引用張愛玲的一篇《非走不可的彎路》中的一段話“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患有“過來人”常患 的“攔路癖”。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前兩天又看了一遍《七月與安生》,最開始吸引我看的原因是因為周冬雨和馬思純獲得金馬獎的雙料影后,都說是兩個人成全了彼此。對周冬雨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山楂樹之戀》的時候,可能有的人注定就是要演戲。
七月最終活成了安生的樣子
安生最終活成了七月的樣子
我覺得這并不是因為兩人生活軌跡的不同,而是兩個人內心都有一種或飄蕩或安穩的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安生開始第一次的出走,就是非走不可,因為她不想破壞七月與家明的關系,或者說她不想尷尬的處在她兩人之間。之后安生的每一次出走或者是因為男友的移情別戀,或者因為無法忍受身邊的男人。在七月與安生一共出游上海,由于兩人長時間的分離導致觀念的不同,安生再一次出走,這一次出走扭轉了兩人的關系。
七月的出走從上大學開始,然后是去北京看家明,再一次就是因為家明對婚姻的不忠誠,這一次出走,直接導致了七月的命運,在這不得不提到七月的母親,七月的母親并沒有攔住七月,或者說并沒有說出世界第一好“為你好”而去勸說七月,從而能夠讓七月過上與以往不同的生活。
七月與安生的友誼是被選擇的結果,我想即便這樣,還是有人會去羨慕這樣的友誼,可以互相撕逼,也可以互相愛。
這是一條青春年少的路,愿你不被世界所拋棄,不管出走多遠,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