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與蛻變30天自由寫作第11篇
我常走的一條路,屬于市區舊城區那邊,在以前這里曾經是商業比較繁華的地帶。這里是典型的騎樓城風格。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很多人搬遷到河西,這里漸漸人少了很多。因為我在這里長大,對這里還是很有感情的。
看這里的騎樓樓連著樓,這里面可有學問呢!這里水位不高,梧州以前經常發大水,這里樓連樓大家可以從對方的樓頂可以走到另外一條街,而不用搭船呢!
而且樓底有一條路,下雨的時候,還不用打傘。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到柱子上面的鐵環了嗎?那個鐵環,外地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梧州人愛健身,鐵環是用來鍛煉的呢!其實就是用來栓船的。
看!舊城區的特色是小吃,炒龍虱在其他地方不常見吧?聽說是一個古老的方子,吃了可以治療小孩晚上尿多。一只只蟲子炒得香香脆脆的。聽說炒起來手續可不少,不會弄有腥味的。做這個的人已經很少了。
這個阿嬸賣的是艇仔粥,在粥里面加上炒花生,炸過的豬皮干,蔥,蝦米。營養豐富著呢!
發大水時,有小艇的船家就會搭著小艇賣米,賣菜。客人就會從二樓伸出長長的竹梯,從梯子下面,大聲叫一聲:“埋街!(小船靠岸啊!)”小艇就會靠近,或者賣米,或者空船搭人。
騎樓城還有一個舞臺,這舞臺有一幫愛好粵劇的人在這里表演粵劇。他們很多是業余的,為了自己的愛好,癡癡的堅守這個古老的文化。
其實騎樓城我最喜歡的是濃濃的人情味。一條不長的街,賣東西的人都是天天見的,漸漸的大家去買東西都會聊上兩句。這就是街坊鄰里,看到這里住的小孩,偶爾也會打趣幾句。這條街的孩子也容易混熟,這里車不多,只要出來玩玩,碰到了聊幾句很容易混熟了,就算是以前不認識,這里還有所學校呢,以后整條街的孩子都進這所小學,一出來就是同學了,下課了大家結伴有說有笑的一起回家。
騎樓城上面的照片是記錄著梧州的年久的往事。下面的商鋪盡管有些是新加入的,但是也有在這里做了好多年的小吃店。我最喜歡的是吃這里的石螺,小小的石螺用骨頭湯加上各種香料熬成的湯煮,吃起來特別有味道。有朋友聚會,來一碟石螺或者是田螺,一小蝶拍黃瓜,一碗油豆腐,一碗蘿卜,一瓶啤酒,二三十塊,圍著這里邊吃邊聊天,是件很愜意的事。當然其他的小吃店有現做的紙包雞,有香濃的豆漿,雞仔餅,牛雜,烤雞翅,烤生蠔。假如喜歡的話,可以順便叫上一兩個順便吃也可以。
呵呵,舊城區還真是個休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