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起
Golden Circle一詞最早來自于Simon Sinek(西蒙·斯涅克)的著作:《Start With Why》中文被譯為:“黃金圈法則”、“GC法則”。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中(P193-204)命名為黃金思維圈。
書封面的小標題是:<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EVERYONE TO TAKE ACTION>,作者也在TED演講“偉大的領(lǐng)袖如何激勵行動” 中詳細闡述了Golden circle.(TED演講文字稿參考) Simon Sinek是國際知名廣告人士,而他出名的原因是因為發(fā)現(xiàn)了“黃金圈法則”,這個法則揭示了這個世界上為什么有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影響力、為什么人人都喜歡且搶買買蘋果的產(chǎn)品,以及為什么有的領(lǐng)導就是更出色更能吸引因夢想、信念一起流血流汗的人而非為了金錢純粹的打工的人。雖然著眼標題是為用來激勵行動的思維方式,但是這個思維方式在現(xiàn)如今的運用遠不止停留在激勵,而成為了思考者的利器,被廣泛運用于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定義
Golden Circle包含了三要素:Why-How-What
Why: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What's your purpose? What's your cause? What's your belief? Why does your organization exist? Why do you get out of bed in the morning? And why should anyone care?......)
How:我要如何做這件事?
What:我要將這件事做成什么樣的?(事情的表象,具體怎么做) ??
三、原理
生物學中,俯瞰大腦橫切面,會發(fā)現(xiàn)人類大腦實際上分成了三個主要部分而這三個部分剛好和GC匹配。
大腦皮層:是我們最新的腦部,管轄智力的腦部,對應的是What這個外環(huán),負責我們所有的理性和邏輯的思考以及語言功能。
兩個邊腦:對應的是How和Why兩個環(huán),負責我們所有的情感(例如: 信任和忠誠)以及所有的行為和決策,不過沒有語言功能。
所以,當我們由外向內(nèi)交流思考時,我們要理解大量復雜的信息,比如說事物的特點、狀態(tài)、事實描述、圖表、表現(xiàn)……我們看的是表象,無法或難以理解激勵到行為的本質(zhì),而從內(nèi)向外交流時,我們對話的是Why環(huán),也就是能和大腦有語言功能的部分直接對話,這才會是內(nèi)在動機的來源。
四、應用
(一)、Why
why提問的是信念、原因、價值、意義、目的等,可用以下話術(shù)來幫助自己思考:
1. 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呢?
2. 你之所以做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呢?
3. 這件事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4. 你做這件事是因為你相信什么呢?
每個人回答why的問題都會有自己的假設(shè),這些來源于個人的經(jīng)驗積累,所以問完后追加自己關(guān)于背后假設(shè)的問題:
Why:你認為你的Why是正確的,你的假設(shè)是什么呢?
(對應PORT模型的Purpose)
(二)、How
How提問的是方法、措施,可用以下話術(shù)來幫助自己思考:
1. 你要如何實現(xiàn)這個結(jié)果呢?
2. 這件事你的思路是什么呢?
3. 這件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呢?
How:你認為你的How是高效的,你的假設(shè)是什么呢?
(可結(jié)合GROW模型的Option)
(三)、What
What提問的是現(xiàn)象、成果、做法,可用以下話術(shù)來幫助自己思考:
1. 這件事你要做成什么樣呢?
2. 你的做法里有什么特點?
3. 你要如何設(shè)置目標?
What:你認為你可以做到What,你的假設(shè)是什么呢?
(結(jié)合目標設(shè)置和任務(wù)分解的方法論體系)
(四)、邏輯性
Why-How:你的Why可以推導出How,你的假設(shè)是什么呢?
How-What:你的How一定能實現(xiàn)What,你的假設(shè)是什么呢?
Why-What:你的What就能反映出你的Why,你的假設(shè)是什么呢?
五、范例
(一)、其他公司營銷VS蘋果公司營銷
其他公司:思考what層面的營銷,告訴客戶的是自己如何與眾不同:“ 我們生產(chǎn)的電腦很棒!設(shè)計精美,使用簡單,界面友好,你要買一臺嗎?”
蘋果公司:傳達的是理念:“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突破和創(chuàng)新,我們堅信應該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我們挑戰(zhàn)現(xiàn)狀的方式是通過把產(chǎn)品設(shè)計得非常精美、使用簡單、界面友好,在這過程中做出最棒的電腦,你要買一臺嗎?” 所以蘋果能在每次出新品的時候盡管有時候不夠完美,還是一堆人排隊搶買最新版。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people buy why you do it.
(二)、生活營銷
一個老太太去市場上賣梨,第一個水果攤的攤主說:老太太,我這的梨又大又甜,不甜不要錢。老太太笑著搖了搖頭走過去了。
第二個水果攤的攤主說:老太太,您買梨是自己吃還是給別人吃啊?老太太說:給我兒媳婦吃,她懷孕了,想吃酸梨。攤主說:您找對地方了,我這有種梨,能酸掉牙,保證您兒媳婦喜歡吃。老太太高興的買梨回去了。知道了老人為什么買梨,自然知道賣什么樣的梨給她了。
六、訓練方式
(一)、重視思想上的艱苦奮斗
為了避免低水平勤奮,沒有思考就直接投放解決方案,我們需要如華為總裁任正非演講的:反驕破滿,在思想上艱苦奮斗。在這個世界90%的人都在身體上艱苦奮斗,吃大苦耐大勞是人們輕易理解的,但卻很少人能吾日三省吾身,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向他人學習,自我反思修正,從而有所創(chuàng)造。
(二)、增加一個What, 即為What-Why-How-What
增加的這個What是用來思考:我要思考的事情是什么?相當于是對“對象”身份、邊界、屬性的一個基本界定。避免失去所思考的why的方向。
(三)、為自己強制增加觸發(fā)器
觸發(fā)器是由事件來觸發(fā)的,從而直接做出反應,比如膝跳反應。可使用工具if...then...
增加觸發(fā)器:如果我要思考或者開始執(zhí)行,那么,我要做的事情的Why是什么?
(四)、八階段訓練法
八階段訓練法是一個很有效的彈性訓練法,可以將訓練次數(shù)分別設(shè)定為:3天、5天、3天、1天、6天、4天、6天、2天,每個階段完成后就要休息1天給自己緩沖。
注意:這個訓練法里面很重要的是第四階段的1天和第八階段的2天,這3天要挑戰(zhàn)的難度要比之前都要高,用自己的頂級標準要求自己。
七、附
這個簡單學不簡單用的模型得到了廣泛運用,我們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可用Why-How-What來思考,學習高手的思維方式,在思想上艱苦奮斗,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以上談到的模型理論皆可在永澄老師的微信公眾號(id:YCMentor)查詢學習,公眾號后臺輸入:搜索,然后再輸入:“所要查詢的關(guān)鍵詞”,就可以找到相關(guān)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