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看娛樂新聞,因為上面的記者會推薦一些比較火和近期流行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然后,如果看了他們的推薦介紹我感興趣的話就會去看。而《東京女子圖鑒》就是其中的一部。
這是日本的一部網絡劇,是我看的第二部日本的片子。到目前為止看日劇看的少是因為我沒有學日語。對的,很多時候我看劇的一大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學語言。不得不承認,看劇對學習語言是很有幫助的,因為你會看到一的鮮活的相同又不同的世界呈現在你的面前。所有的笑點,淚點,反對點,又或者是共鳴點都可以很好的調動你的情緒。這中情緒,恰恰就是學習語言的一種動力和樂趣吧。
看這部劇,主要還是出于對這部劇的興趣。因為在小編的介紹里,我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是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的。他說:“有真自我的人,他的心理和行為從自己的感覺出發;有假自我的人,他的一切圍繞著別人的評價而構建。有真自我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有假自我的人,不管他的欲望看起來有多強,其實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要的,是別人都要的,他只是一味地希望自己要的越多越好,否則就會自我崩塌。
是的,這就是心理學家的剖析,關于真自我還是假自我的分析。然后,我就轉到了我自己的身上。在想我是和劇中的主人公一樣的人嗎?在想怎么知道自己是真自我,還是假自我?在想我要的是什么,我在追求什么?對,我開始思考這些我其實是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段關于真自我還是假自我的定義,很明確,很清晰,很易懂。但是卻不容易分辨。
因為自我的內心和這個社會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內心在反應這個社會,這個社會在影響內心。你怎么可能在二十歲的年紀里就知道你四十歲究竟要的是什么呢?人都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每一段經歷都在塑造自己。從經歷的開始到經歷的結束,當初的那個你只能是一個回憶。每段時間想要的東西不一樣,難道,這不正是人之常情嗎?
不經歷后來的欺騙,背板和不在乎,沒有了這個內心的變化過程,又怎么會理解當初的簡單的幸福有多甜蜜。這算是什么呢,體驗過了,領悟了,也錯過了。是的,回不去了,沒有人能回去當初的那個地方,但是我們不是照樣可以帶著這些回憶和經歷前往下一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