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參加好報寫作群的第14天,文章寫了9篇,共寫了一萬多字。
寫到現(xiàn)在,最初寫作時的興奮和激動已漸漸消失,那種渴望與人分享、不時地翻看閱讀量和點贊個數(shù)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
有的時候,坐在電腦前,卻找不到合適的話題,半天下來,光標仍在空白頁的第一行第一列閃動。
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人們才愿意花時間看,不知道寫了看到的人們會不會喜歡,不知道自己“干涸”的文筆會不會讓人感覺“不如不看”。
于是心情非常不好,沮喪懊惱,甚至懷疑自己根本就不應(yīng)該參加這個群。那些文思如泉涌、文字信手拈來的群友,真的讓我自愧不如。
而到了今天,我才慢慢明白:心情不好,不知道寫些什么的原因,是因為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我忘記了自己報群時的初衷,原本,我只是想為尋找自己而寫啊,怎么會偏離了方向?
所以,我不再關(guān)注閱讀量,不去看有多少人喜歡,我只想靜靜地寫,一點一滴地去記錄。記錄每一刻感動,記錄每一次心領(lǐng)神會,記錄每一場相遇,記錄眼中每一次發(fā)現(xiàn)的美。
寫作,帶給我的,是全身心的釋放,是“眼、耳、鼻、舌、身、意”的開放,是對那個深深隱藏起來的自我的呼喚,是對周圍一切的事物的感知而不是無知無覺認為自己與一切無關(guān)。
昨晚,九歲的兒子看到我昨天的文章的第一句就對我說:媽媽,我覺得你寫得挺好的。
我問為什么。
他說:你看你寫的第一句“此刻,窗外,陽光正好”我感覺就像一個大作家寫的。
我呵呵笑了,真是可愛的孩子天真的話語。
我自己也不知道這樣開頭是不是借鑒了別人,不過,我高興的是,他對語言有了自己的感受。
我想這也是因了自己的寫作而帶給孩子的改變吧,而且因為我每天也要完成“作業(yè)”,在他小小的心里應(yīng)該不會感到“孤單”吧。他經(jīng)常懂事地說:“媽媽,你去寫你的作業(yè)吧,不要擔心我,我自己寫作業(yè),我可不想讓你關(guān)到‵小黑屋′”。
好的,寶貝兒子,媽媽會繼續(xù)寫我的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