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在37攝氏度溫度里煎熬著,我坐著公交車一路而過。天空也在驕陽的炙烤下顯得有一些疲憊。看了一下高德地圖,從我住的地方到中院,我需要倒兩趟車,總共要經過39站,再步行1.4公里的路程才能到達目的地。
我感到有一些頭暈目眩,這樣操蛋的天氣。我過去的時候大概已是十點半了。辦事的人說等到下午再來吧。法院下午三點才讓進去,還要排隊,登記,安檢,就這樣在法院的門口楞等到下午三點。
進到法院,再聯系辦事的人,說等到明天再來吧。我說了一聲“操”,看著和我一同進來的幾個人也是相同的境遇,大家面面相覷,抱怨了幾句,就走出了法院的門,各自離去。
我在法院天橋對面的賣雜志的小亭前買了一瓶水,看到老舍的《駱駝祥子》,還有一本《南風窗》,兜里似乎還有幾十塊錢,索性買書得了。書打折,雜志不打折,最后一算,雜志比書還要貴。剩下的錢也就夠坐公交車回去。
在《南風窗》的封面上就寫著這一句話“曾歷風雨千趟,望向高處自有盼望”,這大概也是一句勵志的話。只是這些年,對于勵志的故事有些反感,越來越不喜歡在別人的故事里去尋找自我安慰了。
自己的經歷也足以豐富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故事也足以支撐起自己的人生。何必再要拿別人的故事來聒噪。午后的陽光愈加顯示出其毒辣的一面,車窗外的空氣似乎都被曬得面了形狀,嗆人的味道也濃烈了許多。我讀著這一本薄薄的《南風窗》,這個焦灼不安的世界可以與我無關。
《南風窗》的內容大體也是家國天下,只是這里的文字耐讀的多了。針砭時事,入木三分;縱論天下,視野開闊。最近感覺到自己有一些閉塞了,看看這樣的雜志,還是有了一些別樣的體會。在法院看到的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由此而觸發的一些令人不快的情緒也一掃而盡。
“曾歷風雨千趟,望向高處自有盼望”,現在細細體味這句話,一個人既要有經歷,也要有格局。經過的時間與經過的事情就可以構成我們的經歷,而格局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有智商,有情商,卻未必有格局。
“望向高處自有盼望”,“望向高處”這是前提,“自有盼望”這是結果。即便是身處低地,也可以望向高處。就如你我。這大概也正如太史公所言“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這一路,要不是因為這一本《南風窗》,我可能還沉浸在對這些瑣事的抱怨抑或苦惱之中。這大概也算是讀書的好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