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包袱
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苦的人,當然比我更苦的是媽媽。
在很多年里,曾經遭遇的苦難一直時刻銘記,有時我也會忍不住跟別人講述。這背后的目的不是讓他們同情我,而是理解我,說白了也就是給自己的表現找借口。因為什么什么,所以我就如何如何。就算有的時候我做的比較好了,我也時刻提醒自己是個苦孩子,不能忘本。
最近跟媽媽通電話,她總會提到隔壁家的孩子,而且是出息的孩子。
怎么定義出息呢?
有的月收入2萬以上;有的放棄了年薪20萬的銀行邀請,因為還要更高的;有的經營著幾家藥店,年薪百萬也不過是個小目標;還有的在國家航天發射中心工作,而且他還是跟我一個大學的;
他們有2個共同特點,都是我們村子的,都是家里條件不太好的。當然還有第三個特點,現在都事業有成的。
聽了這樣的話,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混日子,人比人氣死人啊。
另一方面,我也在想為什么他們都能成功呢,我又差在哪里呢?
媽媽簡單的把原因歸結于學歷上,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是研究生學歷,還有的是博士。
我想原因沒有這么簡單,但是學歷也一定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幫助。
這種比較之下,打擊肯定有的,挫敗感也是十足的,而且最主要的是我感到了深深地愧疚。
那個孩子不要強啊,恨鐵不成鋼啊。這兩句話忽然出現在腦海中,久久不能退去。
曾幾何時,我以為苦難的經歷不是炫耀的資本,但一定是前行的最堅實的動力。因為苦難,我沒有理由去拒絕努力;因為苦難,我更要對得起自己的人生,所以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我比別人更有優勢。
然而看到了一個又一個身邊的人從草根變成富豪,從普通變成精英,我開始懷疑自己,甚至不止一次的思考,我為什么這么熊包。
伴隨而來的是持續多日的壓抑與郁悶,還有階段性的消極與頹廢。
為什么明明我們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可偏偏我不如他們?
上學時我每節課都認真聽講,大學也拿了一大堆獎勵;
工作上我兢兢業業,認真完成領導交代的每項任務;
思想上我也積極要求上進,學習讀書對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
我這么努力,為什么沒有成功,不僅沒有成功,而且收入都不如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呢。
哪里出了問題?
很多年前,有幾位朋友很犀利的指出,你總是用學校思維來面對社會,身上的學生氣太濃了,這樣在社會上是混不開的,而且顯得格格不入。
有位領導曾點評我,你很踏實能干,但是太保守了,不敢想缺乏主動意識。言外之意,我是一個忠誠的隨從,但不是一個攻無不勝的悍將。
最要好的同學曾說,你的精神我學不來,但是我的闖勁你沒有。
領導曾經多次跟他人介紹我,這位是我們的技術人才,很厲害的。可是我們都知道我根本不懂技術,同時我也不懂業務。
我老婆也不止一次的跟我說,你整天就是在看書,你看的夠多了,什么時候去用呢。光看不用那就是白看。
他們的這些評價與建議,我幾乎全都非常不認同,而且每次都忍不住去反駁,可是事實也不止一次的告訴我,我就是那個樣子啊。
能力一般、思路有限、視野局限、自卑心強、性格孤僻,這恐怕是真實的我。
學習與自卑是我一直繞不出去的兩個怪圈,學習是假學習,享受的是一種感覺,其實是在變相消磨時間;而自卑則是內心里的一枚炸彈,時不時炸的自己遍體鱗傷,仿佛一個丑陋的惡魔在嘲笑著我的模樣、踐踏著我的靈魂。
那話說回來,為什么我身上會一直有這兩個東西呢?
當年苦難的經歷讓我備受白眼與冷落,有的人當面嘲笑我和我的家庭,那時候我很脆弱,常常以淚洗面,結果時間長了,看到他們就自卑;想想自己的家庭就自卑,因為自卑我小心生活,因為自卑我格外敏感,因為自卑我只認可有愛心的人。
學習是我從苦難爬出來的唯一救命稻草,因為學習,我才沒有繼續出賣苦力,才有機會走進城市進入公司。
當初它們成就了我,也牢牢地困住現在的我。
苦難、自卑、學習,掙扎,它們一個接著一個接管我的大腦、掌控我的精神,最后周而復始的成為它們的奴隸。
那么我是誰?這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站在冰冷的世界里殘留一絲絲主觀意識的吶喊。
其實,它們不一定都是什么破壞的力量,也可以成為自己獨特的能力,關鍵看如何運用,用一句讀書的方法來說,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可是我偏偏把選擇權交給了暴走的、泛濫的情感,而不是清醒的、冷靜的思維與意識。
到這里,我與別人家的孩子的差距也不言而喻了,那就是我更多的是在內耗,而別人是在外擴,不斷地攻城略地。更主要的是我不得不得承認一個事實:我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是別人想要的,父母想要的,卻唯獨不是我想要的。。
至于我想要什么,我發現自己也不知道。
回到最初的話題,苦難對我是財富還是包袱,現在肯定是包袱,而我以為那是財富;它能不能成為我的財富呢,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可能還要繼續背著苦難,盡管它們都已經遠去,這需要我慢慢的克服,從過去走出來。但是無論如何不應該也沒必要把這些東西一直放在心里,因為那樣的自己只是一個情感的奴隸,活在過去的死人。
真的,我要做人,而不要繼續做奴隸。
既然活著,為何不向前看。
既然志在遠方,就不該留戀過去的山河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