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跟源凈老師誦讀三字經,已經有段時間了,至可誦階段以為得其精華,竟慢慢的放松了。前兩天源凈老師來問,突然有種掉隊了的感覺,于是想迎頭趕上,遂加入了源凈老師的誦讀500遍活動,也做了自己認為努力可達成的計劃,即每天誦讀5遍,堅持100天。作為節點和監控點,每周會形成心得感悟給她,也是進行自我梳理不錯的方式。有了這個心思,竟讀的上心了,竟慢慢讀出點感悟,整理出來,以通心緒。
今天誦讀三字經,讀到昔孟母,擇鄰處,突然的內心被觸碰到了,這不就是現在幼兒教育所提倡的環境安排嗎?
前兩天,聽了王希圣老師的微課《情緒覺察》,對里面的環境安排一詞很有感觸。微課中提到,對小孩子,你告訴他不去做什么,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只會讓他無所適從。其實對大人也一樣,比如你告訴一個人,不要想紅色的鉛筆,結果會怎樣,你眼前晃動的就是紅色的鉛筆,但是又讓你不要想紅色鉛筆,這不是很糾結嗎。你對孩子說不要動插座,他會聽嗎?不會!本來他視線可能沒被插座吸引,家長這么一提醒,反而給吸引過去了。家長需要做的,是把不想讓孩子碰到的東西,盡量的安排到孩子的活動范圍之外,不能安排到她們視線之外的,做好保護,現在有很多的插座保護套,很方便的,這個理念,就是環境安排,深以為然。
不讓孩子動剪刀,那就把剪刀收好,1歲孩子的認知,還沒到會主動尋找剪刀來用的層次,不讓孩子動熱水,就把暖瓶放到廚房臺架上,把想讓孩子看到的觸碰到的,放在他們的活動范圍內,不用家長每次的去引導,他們都自己會去探索,孩子都好奇,這是本能。有些家長苦于孩子屢禁不止屢教不改,費了好大的力,生了好大的氣,結果效果卻不如意,其實做好環境安排,是很好用的方式。古人孟母,觀察到了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就馬上行動做了改變,現代的父母,有這么多提醒提示的資料,應該有更多做的更好的可能吧。
對大人,也一樣的有啟發,想明白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然后去與那個環境發生連接,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獲取的動力與進步,不知比自己獨自折騰有效多少倍。而現在這個網絡時代,這個不受時空地域局限的時代,又不知提供了多少便利!
簡而概之,永遠不要低估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
后來的一段時間,陸續接觸了《環境安排的那些事》和《Ipad,從敵人到朋友》,也都是很有啟發的。不管是對已為人父母的或將為父母或僅僅做開卷有益的,都是很好的資料。
電腦重裝了,手機也崩盤恢復了出廠設置,今天一點要寫點什么的情緒都沒有,索性整理下散落各處的三字經感悟系列吧,算是勉強交上了今天的作業。接下來的幾天,孩子放假3天,估計每日堅持一篇輸出會很難,看了看存糧,正好有三篇,這樣子交作業吧,爭取后期在質的維度上補上,強迫癥患者,先來點數量上的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