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的時候,思緒就會飄得好遠,看見了別人浪跡天涯的故事,心里覺得空蕩蕩的沉重。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每個人在描摹著自己的命運,人們畫出的線條、交錯又分離,我們停不下時光的腳步,就這樣被它推動著向前,無數次交叉,無數次的漸行漸遠,無數次察覺自己的渺小,卻又無數次的無可奈何。
為什么會覺得空蕩蕩的沉重,也許是因為很多東西我們都抓不住,很多東西卻不得不背負。
這是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飄搖流浪在其中,多少時候入戲太深,又有多少時候冰冷無情?
我們在自己的舒適圈中自得其樂,對于圈子外面的世界向往卻又畏懼著……
講一個故事吧:
有一個男人他本本分的一輩子做一名老師,他有兩個疼愛的晚輩,一個是他的女兒,另一個是他的外甥女,他對她們很好很好。
外甥女高三那一年,他對她是很有規劃的,每一個志愿填什么,都想得很清楚,外甥女卻并不贊同,交涉未果也只得當著他的面改了志愿,外甥女和她的家人自然都知道他也是出于好心,所以只是晚上的時候把志愿偷偷的又改了回來。后來結果出來了,他對于外甥女的成績本來不是很相信,可她卻還是上了個不錯的本科,只是并不是那外甥女心儀的那個。
外甥女那時候還不是很確定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一年的大學時光過去了,外甥女和同學關系融洽,成績也不上不下。可是學校一次又一次的讓提交人生規劃,外甥女難免還是走心了,她想起了那年冬天來回奔波于各大藝術院校之間的日子,她知道那才是她想要的,她思考了很久終于在征得家人的同意下在大一結束的這一年退學了,后來這件事被他知道了,他跑過來和外甥女談了很多次,外甥女的叛逆令他難以接受。另外甥女很傷心的是他一上來就告訴她,他聯系好了心理醫生,要去看看外甥女是不是出了什么心理疾病。外甥女以前在他面前一直裝的乖乖的,可在自己的人生面前,她不想沿著別人的軌道走下去了,那天她問了他為什么要做老師,他告訴她他們那個年代只有師范學校不用學費還有津貼,這樣就可以更好的孝順父母幫他們分擔,然而那時候他們的家境其實不用思考這么多,不用擔心這些問題的。他當了老師卻教了最不擅長的語文,他信心這是上頭的命令,就什么也沒說,默默的接受了,終于在升職機會到來的時候,因為無法適應官場的左右逢迎,而又選擇放棄,最后就一直在學校做后勤,然而他的妻子卻在不斷的爭取當中,有了一定的職位,應酬也越來越多。他跟他的外甥女說,他每天寫寫詩多高雅,為什們身邊的人非要做這些下九流的行業。他說他的外甥女太自私,一點都不為父母考慮,當個老師或者護士有什么不好,外甥女很固執,父母的養育之恩她未曾忘記,只是自己的未來想要認真的選擇,再后來,他再也不來看他的外甥女了,兩個人都很傷心,很多東西卻一直亙橫著,無法解開。
這個男人的女兒呢,是一個醫生,她一直跟他說自己28歲以后一定會辭職不干,他一直把這當玩笑。其實女兒并不想學醫,也不想就在這縣城的醫院里過一輩子早已經看的到頭的日子,然而女兒要更不幸一些,因為在選擇大學填報專業的時候,因為男人就是這個學校的老師,所以終究大吵幾場無果后,悄悄給女兒填報了醫科。
終于女兒大學畢業因為男人妻子的人脈在老家的醫院做了醫生,然后就被催促著找男朋友,女兒其實一直在悄悄準備著出國的事情,一切也準備的差不多了,并且還認識了一個在國外的男朋友,兩個人異國交往已經很久了,覺得年紀差不多了,女兒辭了職,準備完成自己的夢想,于是家庭又開始充斥著爭吵,男人不滿于女兒不能像他一樣有一個清明的職業,一份安穩的生活,非要出去自己闖蕩,所以父女之間也再不說話了,他跟自己的妹妹抱怨,為什么自己為這兩個孩子籌劃這么多,她們為什就不聽話……
故事該結束了,故事里的男人特別像是那種古代郁郁不得志的書生,抱怨周遭的一切,卻自有清高,確實為孩子著想,只不過沒考慮孩子心里的想法。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卻也一直沒想太明白,人,到底要怎么活著?
我們的心里都埋著一顆種子,可是我們的身后還有父母,還有家庭,我們是應該讓心底里的這顆種子真正的在現實生根發芽,還是……
我不知道,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就好像很多時候,孩子長大了有他們自己的生活,父母之間也應該有自己不錯的晚年,可這世上不是誰都那么幸運,自己的生活過得好,父母之間沒有感情問題,沒有身體問題。
看的書里寫了那么一群人,他們喝酒唱歌,流浪天涯,吃不太飽卻也能活著,每天都怡然自得,有不為人知的酸楚,也有讓人艷羨的幸福。
每個人都有他活著的樣子,安然其中也好,想要更上一層樓也好。
誰知道呢,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我們是一無所有嗎?不,我們每個人都有些東西,有些情感,有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
也許每一個此刻就是最幸福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