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的設計生涯中,一直都非常喜歡,并持續關注日本的一些設計師或藝術家,包括福田繁熊、永井一正、三木健、杉浦康平、田中一光、原研哉、野老朝雄、三宅一生、深澤直人、荒木經惟、山本耀司、草間彌生、橫尾忠則、黑川雅之、宮崎駿、阿部雅世、佐藤可士和、佐藤大、色部義昭、大黑大悟、三澤遙等。
看過他們很多的作品、書籍、文章等,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真正的去一次日本,感受一下設計大國的設計氛圍,去切身體會一下日本設計的魅力。
結婚后,愛人的國際化眼光和多語言支持,讓我有了想去看世界的想法和行動。看過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們之前去過巴厘島,這次2017年的元旦期間,我們終于去了日本。除了去感受他們的年味兒,還有一個最大的收獲,也是去之前就有所打算的,留意一切跟設計相關的事物,并以各種方式把它們全部記錄下來。
我們的行程大體是這樣的,先從北京飛大阪,住一晚,第二天從大阪到京都,四天后再到奈良,兩天后再返回大阪,第二天一早飛回北京。
主要的時間集中在京都。京都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文化名城,公元794年平安京城始建于京都,歷經大政奉還直至1868年遷都到東京為止的1000多年間,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我們這次對于設計部分記錄下來的,主要來自于京都之旅。
整理了一下,關于標志與字體設計部分,我把它們分成了七類。接下來就隨我一起領略一下。
暖 簾 上 的 設 計
在日本,許多店鋪的門口都懸掛著一排門簾,這個門簾通常叫做暖簾,日文寫作のれん(英文:Shop Curtain),基本可以分為兩種,冬天用的叫暖簾,夏天叫涼簾。
暖簾一般懸掛于房屋、墻壁、門廊和窗戶。簾子被分割成兩部分或多部分,以其有利于視線和方便通行。暖簾有多種材質、尺寸、顏色和款式。早期有擋風遮塵的作用,后來一些店家慢慢開始意識到,在一天中某一特定時間掛起這種暖簾,可以提示客人“正在營業”,只有打烊之后才收起來。
這是一排淺灰色的暖簾,被分割成三段,一朵白色的祥云飄在左上角,店名的一排字母在右下角,由祥云紋樣的字體設計而成,而且在那朵云里你也會發現造型一樣的“dede”,整體感受樸素而柔和。整體呈對角式構圖,大面積留白營造出東方意境。
這是京都相當有名的一家老牌兒咖啡店INODA COFFEE。1940年開業至今已經有76年的歷史了,在京都就有好多家分店。他們家的暖簾被分成了五段,把標志的圖文,印在暖簾整體的中央,上下以圖形為中心居中對齊。
從標志圖形可以看出,這個品牌的咖啡店,走的是西方的設計風格,包括兩側對稱的神獸,中間的四棵咖啡豆形被十字均分,形成盾牌上面的圖案,盾牌上面好像是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下面的飄帶,都透出了歐美的設計風格。我拍的這張是京都清水寺的一家店。
在日本金閣寺門口,我們買冰淇淋的時候拍的,它們家的抹茶冰淇淋和糯米小丸子串都很好吃。這張照片差點就被我不小心刪了,當時很著急,因為我很喜歡中間的標志圖案,好像是一小捆兒豆莢的植物,兩邊站著兩只鴿子,對稱的扁平化白色剪影,細致的圖案與兩側厚重有力的書法形成鮮明對比。
這一張我很喜歡,去往清水寺路邊的一家小店,兩斷的長暖簾上,粗曠而飽滿的“七家味”,三足鼎立于圓中,黑底白標,十分素雅。話說如果在中國,品牌標志是不可能允許印在暖簾中間,然后再被斷開的,你覺得呢?
再看看左側古樸的燈箱,上面有九宮格的窗子,更有趣的是,側面還有一個小月牙,它和窗都透出柔和的暖黃色光,好溫馨的感覺,整個小房子看上去好別致,真的很喜歡。再加上周圍的松樹、鮮花以及紅白小球的垂簾兒,讓店面這一小景致十分精致、溫暖。
這是京都的一家酒店,離我們住的酒店比較進,我們在路對面等電車的時候拍的。簡潔的線形標志,有變化的線形成一座小山,暖簾上,將小山一端,一繞成圓,一筆成形。
木頭柱子上的標志組合,無論是版式還是字體都很講究,京都二字豎排,整體居中,又不乏變化。“綠風莊”字體的細節也具有一定特點,比如“風”的最后一筆形成的箭頭,指向下面的英文名。還有綠的左部和莊的頂部等。
這是一家做婚禮策劃的店。圍繞在文字周圍的,像樹木藤條一樣纏繞的圓形圖案,規整中的變化十分豐富,粗細錯落自然,深棕色的單色圖文,平衡了圖案的豐富,圖案周圍更多的留白,使視覺舒適聚焦。
好像是一家賣章魚小丸子的店,好多人都在排隊買。月間穿過流暢的英文。
這是一家賣小禮品、小玩意兒的店。兩只修長的黑貓,體態妖嬈,眼神犀利,身上的白色小老鼠可能是被嚇到了,眼睛都紅了。暖簾左下角的印章里還有一個書法的“龍”字,只可惜,右側的暖簾圖案,在印制的時候,印章忘了去掉或者水平翻轉,導致里面的“龍”字反了。但是整體來講,圖案還是很漂亮的,我比較喜歡。
好的,暖簾兒上的設計,先分享這么多,接下來我們再去看看日本旗子上的設計。
旗子上的設計
在日本,有些店家門口會掛那種布制的吊旗,在一些節日或活動的時候,路邊還會掛一些道旗,上面印有不同的圖案和文字,顏色各異。
一家十分古樸的糯米丸子店,一些由日本片甲字以書法形式寫成的招牌,筆體流暢而富于變化,上面還搭著一串兒丸子。
這是一家賣餅的店,可以看下字體變化。
京都抵園的一家店,從字面來看,“…百雞”可能是一家吃雞的店。書法字體蒼勁有力,與旁邊的小字和小印章配合,還是很有設計感的,左下右上的對角版式,看著不死板。
從“夢”字的字體來看,好像可以看出,有桌子、柜子的感受,也許是賣家具的店。字體設計還是蠻有意思的。
燈 上 的 設 計
除了這些旗子上的設計,在日本的一些店面門口除了暖簾,還有各種燈箱招牌和燈上的設計,我們看一下。
字面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家賣日本和傘的店,整個古樸的小燈箱招牌也很特別。字體也好看。
櫻鶴苑的一個燈箱,文字和散落的櫻花,在黑夜里發著光,看起來有一種特別的意境。
這是南禪寺的一家火鍋店,旁邊有一排燈箱廣告。
這個小燈很特別,掛在一家小店的門口,上面有一個筆畫被拉長的“然”字。
再看看這個燈,比上面的大很多,不過造型卻很相像。上面的圖案,像是孔雀羽毛做的一把扇子,周圍還有小字母和1925,應該是創立或建造時間。
這可能是一家政府級別的國際觀光旅館。燈箱呈黑色方柱形。
這是一家料理旅館的燈箱,可以看下書法字體。
這也是一盞比較古樸的燈箱招牌,上面鏤空“洛匠”二字。“洛匠”的意思應該是“洛城的匠人”的意思,“洛城”其實就是京都。日本剛剛定都京都時,京都叫平安京,后來城市的建造,仿照中國洛陽城風格所建,因此也叫洛陽或洛城,簡稱“洛”,后來改叫京都后,也有一些日本人稱京都為洛城。
這盞燈上的“洛匠”二字,可以看出這家店的主人或者創立者,有可能就是那個年代的人,體現了這家老店的傳承和工匠精神。
木 匾 上 的 設 計
在京都,有很多家店都用一塊兒木板做牌匾,有的木板十分古老,形狀很不規則,上面以書法等形式,雕刻出店名文字的凹槽,然后嵌入白色、黑色或金色等不同顏色。
這就是一塊兒老木頭牌匾,從木頭的質地和顏色,就可以看出它的古老,紋理中仿佛寫滿了故事。木板上的文字,字體連貫且飽滿,白色的文字十分清晰醒目。
這塊兒木匾還帶著樹皮,好像給匾額鑲了一個框兒,一種來自大自然的裝飾感,上面黑色的文字好像是寫上去的,傾斜的字體更顯自然。
這是一塊兒豎式的懸吊木匾,文字為金白兩色。這是一家專門賣香和香器的店。
這是奈良的一家茶飯館,古老的木匾,感受老店的質樸氣息。
東大寺繪馬堂茶屋,字體感受和結果,透漏出一種自然原始的筆觸,不刻意,不做作,不拘泥。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是一家賣陶瓷用品的店,可愛的龍貓正在往里面看,眼神里好像發現了什么。文字設計的很可愛,有松果啊,蘑菇啊,植物人兒啊…這些是木匾上的設計。
其 他
在來看看其他方面的標志及字體設計。
這批標志分享后,接下來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是,市面兒上現成的標志集合體,這也是個不錯的搜集標志素材的方式。
標 志 集 合 體
也就是一些商業樓旁邊的樓層索引牌,它會把每一層樓里的店的標志都放在一起,這樣也就方便了我們的搜集。
怎么樣,這樣看是不是很過癮,各種圖形圖案、各種字體、各種組合方式、各種版式、各種配色、還具有一定的對比效果,這真是太棒了吧。
還有一種拍攝方式也很不錯,請看下圖。
這一條街,拍上幾張就可以了,至少前三到四個是比較清楚的。
馬葫蘆蓋兒上的城市標志
我在奈良喂小鹿的時候,發現地上的馬葫蘆蓋上畫著漂亮的圖案,有鹿和櫻花,感覺挺漂亮,我就拍了下來,這時愛人跟我說,日本各個城市的下水井蓋兒上的圖案都不相同,我這才了解和明白了一點兒,既然奈良的是鹿和櫻花,那其他城市的一定也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動物、花、建筑之類的圖案,后來又找了一些,給大家分享一下。
看了這些標志與字體,大家有什么體會?知否發現日本人用各種書法體做設計的地方,甚至比中國還多,好像他們的書法寫的也不差,有些牌匾或寺院里的書法字,我都非常喜歡。
還有一點就是,有沒有感覺到,日本設計里,保持日本傳統風格的設計,味道十足,古樸的文化感濃郁,返璞歸真的自然韻味和東方意境很有品味,簡潔優雅的日式設計,流露出樸素的、至真至純的美。
而西化的一些設計也非常的優秀和精致,體現了日本設計師追求極致美感的精神,這些設計風格、細節以及他們追求卓越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虛心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