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皮膚過敏,去打針開藥。我爸帶我過去,病歷擺在他面前,他愣了愣,抬頭,有點不好意思地對我說:“還是你來填吧,我看不見了。”
我有點詫異。
很久不回家,這才知道,原來我爸已經視力衰退,看不清病歷上的字了。
我仔細打量他,皮膚黝黑,皺紋刻得更深,眼眶也凹了下去。一瞬間,我發現,他老了。
2.
很少跟人提及家庭,更少跟人提起爸爸。
或許是爸媽對我太好,從小就念很好的學校,身邊同學的父母不少非富即貴。
初中同學拍著胸脯,自豪地說:“我最驕傲的,不是我爸爸多有錢,而是我爸遺傳給我的優秀、勤勉、自律的品質。”
高中同學談及一個喜歡的男生,洋洋得意:“啊,我喜歡的那個男生,他爸爸官挺大的,不過是我爸的下屬。”
大學同學發燒了,她爸遠在另一個省,直接調了輛軍用車開進學校來,接她去醫院。
跟別人家的爸爸比起來,我的爸爸太平凡了。我幾乎從未跟人提起過爸爸的職業。
你可以說這是脆弱的自尊心,可以說這是虛榮和不坦誠。而于我而言,這就像看到別的小女孩兒抱著的都是芭比娃娃,而拿著破布娃娃的那個女孩兒會忍不住低下頭一樣,幾乎是一種本能。
我的爸爸是一名保安。所以,我總是最先知道我們市的最低工資標準。最低工資標準漲了,我爸的工資就漲了。
未曾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過的人,對一些心酸和無奈,是無法感同身受的。
物業公司和甲方中斷了合約,百來名保潔、保安全部一夜被解雇,物業公司拒付補償金。工人罷工鬧事,物業公司高層決定殺雞儆猴,對帶頭鬧事的人,一陣拳打腳踢。有人報了警,公司老板被請進警察局。但老板當初為了拿個好牌照,給警局捐過款,于是喝了杯茶就出來了。
有保安是高層的親戚,不想上夜班,所以排班制度是,其他員工各連上一整個月的夜班。
這類的事情比比皆是。
我出身卑微,經歷過一次次咬牙、握拳、瞪紅眼眶,卻終究無能為力。所以我憎恨貧窮、仇視貧窮、厭惡貧窮。
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我愈發覺得,寫作就像一場自我解剖,用锃亮而銳利的刀鋒剖開自己的心,袒露一切羞于當面提及的事情。這過程是痛楚的,卻異常清醒。
我是個有野心的人,所以我會痛苦。而我爸是個沒什么抱負的人,習慣了這一切,每天樂呵呵地過日子,遭遇欺侮也是回頭便忘記了。在我看來,這就是阿Q精神。而長期貧窮和窘迫的人,或許是需要些阿Q精神吧。
他酒精過敏,所以不喝酒。嗜好抽煙,即使有害健康,他也從未想要戒掉。他不是有毅力的人,我媽嘮叨了幾十年,如今也漸漸放棄勸他了。好在,他從不在家里抽。
他打牌,癮很大,即使剛上完通宵的夜班,不惜危害身體,白日里也非要堅持打牌。
我并不是好說話的人,曾經奪過他的電話,痛罵了棋牌室的人一頓。我爸跟對方解釋一番,又坐到了牌桌旁,翹著腿摸起了麻將。
我無奈。痛恨。厭惡。
我遠在廈門,偶爾打電話給他,他在牌桌上,會不耐煩的掛掉我電話。
我爸還有點愚孝。在他眼里,媳婦可以再娶,媽媽只有一個,所以無論他媽多么咄咄逼人,他都偏袒他媽媽。他動不動就大呼小叫,暴跳如雷。
有時候,我真的挺恨我爸的。
我媽跟我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
我不留情面地說,我才不要這樣的情人。
誰都不想要一個脾氣差、又沒什么賺錢能力的情人,或者父親。
3.
我對他的感情,很矛盾。
有時候,他又是個很好很好的爸爸。
小時候,他常常帶我去圖書館,雖然離家很遠,但他每周末都會帶我去,樂此不疲。四下寂靜,手指滑過一本本書脊的感覺,是我十幾歲時最美好的記憶。
他最愛的頻道是CCTV10,探索發現、文明密碼、我愛發明都是他喜歡的節目。他對世界有著很多很多好奇,雖然一輩子沒做出什么成績,但到底不是無趣乏味的人。
他廚藝很好,并且以研究菜色為樂趣。出門在外,最想念的就是他做的菜。很想家的時候,我吃遍了附近餐廳甚至全家、7-11里所有的炒飯,都沒有一種能比得上我爸做的揚州炒飯。
他對我很有耐心,江蘇的冬天沒暖氣,很冷。他怕我手拿著沾著水的蘋果太冷,便把蘋果切成一片一片,放進盤子里插上牙簽后再端給我。
我常常覺得,他是個生活家。
雖然家里并不富裕,但他對我很大方。吃穿用,都盡最大可能給我最好的。往往花錢的是他,舍不得的是我。
每次填問卷時,父親的學歷也會成為我猶豫半天的選項。我挺不愿意承認,他是初中畢業。他沒什么文化,自知提不出什么指導性的建議,所以從不干涉我的決定。
出門在外,打電話給我媽媽時,總聊上一兩個小時。但每次我媽把電話交給我爸,我就只聽他在電話那頭傻呵呵地笑,我能想象到他笑出大門牙的樣子,憨厚又傻氣。
跟他通話,往往講不了幾分鐘,就要掛電話了。
4.
雖然聊得不多,但他一直偷偷關心著我。
我這幾天過敏,他這個月要連上一個月的夜班,半夜還不忘發微信問我,擦藥了沒有。
我開通了公眾號后,他每天都要等著看我的推送。有時候會打賞,給得很少,三塊五塊八塊。他不會用微信,這些錢還是我媽發給他的紅包。
他也不會玩微博。雖然手機內存很小,他還是下載了個微博,只關注了我一個人,連頭像怎么設置都不懂。
每次安裝刪除手機軟件,他都要等我回來讓我幫他弄。
他前幾年用收音機,內存卡里的歌都是我給他下載的。手機上寥寥幾首歌,也是我給他下載的。
這些年來,我愈發感覺到,我依賴著爸媽,他們也慢慢開始依賴我。相依為命的感覺。
5.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想,什么樣的爸爸,才是“好爸爸”?
事業有成,博學多聞,經濟富裕,富有愛心,以身作則,有時間陪孩子……
標準太多樣了。
我也曾心中有怨,為什么沒能出生在書香門第,從小在良好的家庭氛圍熏染下長大。為什么沒能投胎在富賈之家,錦衣玉食,無憂無慮,永遠也不必與貧困和落魄為伍。
后來漸漸想通了:你想要什么,就自己去爭取吧。
我們沒有理由去指望父母,甚至埋怨父母。父母又要埋怨誰呢?他們的父母嗎?
每個人的三觀各不一樣,不必強求父母和你我有著同樣的野心和抱負。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和意識,就已經是最大的恩賜。不同的父母,物質財富、社會地位雖然各有高低,但愛我們的那顆心是一樣的。除了這些,你我沒有資格要求更多了。
你想要知識,就自己去學。你想要錢,就自己去賺。你想要地位,就自己往上爬。你不安于現狀,就去改變現狀。你覺得父母給予你的太少,就努力去給予你的子女更多。
永遠不要把自己的欲壑難填,歸結成上輩的無能。
我想要逃離底層,那就自己去創造富裕的物質生活。現在,我希望我能賺更多的錢,有一天,可以讓我爸媽不要做著又苦又累、薪水又微薄的工作了。
一路走來,我都算同齡人里幸運的那一撥。985高校的文憑,全院第一的績點,現在則是比同輩高出幾倍的薪水。父母不能提供給我更多,我所獲得的一切,皆是靠我的努力去爭取。
沒有外掛的人生,也有靠自己打怪升級的樂趣。
別人常說,你好優秀,你好有追求。
其實,我沒有很大很大的夢想,我的夢想很小很小,就是成為爸媽的驕傲。
從小到大,都是這樣。
PS: 另一篇寫到爸爸的文章,《請尊重每一個平凡人的努力。》,那是我第一次上人民日報夜讀欄目,爸媽高興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