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蹦出了兩個數字55和69。這兩個數證明我失敗了。沒錯,這是我的成績,此時,我的心情沉重,也很怒氣。
冷靜之后,開始分析原因。首先,工夫沒下到。其次,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到了原因我試圖去從書中開始找答案。偶然機會,在網上碰到了《學會學習》這本書,買下,只要有用的都買下。因為近期我又要考試了,不如從書中找到方法來應用到此次的考前復習中。心里也期待著有捷徑可走,其實,什么事想成功都有無捷徑。
一、明確自己的目標——想要保持學習的緊迫感,必須制定目標與期限。
現代經營學之父——德魯克,他在學習時也會有計劃地進行自我管理,提前擬定好“行動計劃”。他堅持工作之余,會以三個月,三年為期限,嚴格遵守“行動計劃”,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我發現自己的學習就沒有明確的目標,只知道哪一天要考試,然后在臨近考試時才看書,或者是今天想看看幾眼,明天很累或是對別的事物有興趣了,就會把書放到一邊。因此,我需要在學習之前,先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將計劃換算到每天應該完成的任務,當日事當是畢。如果今天沒有完成計劃,第二天要全都補上。同時要把目標明確出來,不能只在心里想,要寫在看得見的地方。每年一次考試機會,如果總是抱著下次繼續努力的想法,很可能會一直拖下去。對自己的放縱與疏于管理都會阻止進步。
明確自己的目標,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這本書就提到“以終為始”的習慣,只有定下了自己的目標,才能有目的去學習。
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會迅速強大起來。
書中提到一種學習方法,我覺得這種方法適合所有的人。
“王牌參考書反復練習學習法”——就是把被稱為王牌的參考書反復做上五遍、十遍。用大家難以想象的毅力反復訓練自己。
學習分為理解和熟練兩個部分。想要同時做到這兩個部分很難。例題是用來幫助我們理解的,而練習題則會幫助我們熟練掌握知識。“聽懂”和“會做”有著天壤之別。
想想自己上學期間,學習考試從來就沒有不及格過,為什么一走出校園就覺得考試那么難呢?在學校的時候,老師會給我們講課,講例題,讓我們聽懂和理解知識點。然后老師會針對課上的內容給大家留作業,這就是對知識點掌握的過程。對于自己的這次考試,在自己只看一章書中內容上,還能及格,我想就是我做一點題的功勞。讓我恍然大悟,方法在我們上學以后一直都在應用,而自己卻放之不用。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之后,要堅持應用并尋求突破,把自己這把學習之劍磨得更鋒利。同時“配合自己的節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如果能做到這幾點,就能體會到成年人學習的有趣之處。
【簡介:書名《學會學習》,作者:齋藤孝(日);本書內容:在本書中,作者既總結了16位杰出人物的學習方法,又分享了自身的學習技巧,旨在為苦于找不到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讀者提供啟示。】
PS:過兩月就要考試了,現在開始啟用這個方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