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日記,我只想做個總結。
在簡書已經寫下了25篇文章,兩萬多字,只有兩篇是以前寫的,大部分是以每日千字的要求去寫。開始的時候還好,恨不得一天寫兩篇,可越到后來越不知道寫什么,每日千字成為一種負擔,并深深體驗了語言干澀、思想貧乏的痛苦。以至于后來我都不在簡書上直接寫字了,先在evernote上寫完在粘貼過來,原因是盯著字數總在幾百字徘徊卻上不去,心情會更加焦慮和痛苦。
回首這兩萬多字,質量實在不怎么樣,相比于關注的簡書作者,看自己寫的簡直是一坨shit。有時候想,這么垃圾的文章給自己看看就算了,為什么要選擇發布文章?冷靜下來想,選擇發布并不是單純需要一種儀式感,而是寫千字文這件事本身就是要讓自己站在給別人看的角度去寫,如果僅僅是寫一篇日記,那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忘記從哪看到的,在網絡上,有10%的人會選擇與他人互動,僅有1%的人會主動發表觀點。我想我在簡書上發布千字文,不論有沒有人看,對自己已經是一種跨越,跨越到那1%的人中去。而且,寫給別人看的文章確實是一件需要練習的技術活。我常常有肚子里一堆東西卻說不出來的尷尬情況,在這個求職面試的階段更是深受其害。寫文章就是一種對混亂知識和思路的梳理,它促使自己與自己對話,產生進一步的思考和理解,將原先稍有了解或零散的東西串成具有邏輯思維的體系。
雖然曾幼稚的夢想做一個文學青年,但我確實不擅長寫作和表達。也曾想通過磨練提升自己,試試自己能不能成為一個寫手,但后來明白有些事情確實是需要天賦的,知乎上說“我們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更不輪不到去拼天賦”,我想最起碼在寫作領域,這句話還是不適用的。有些人對此輕車熟路,隨便寫一寫就能收獲許多喜歡,讓我羨慕不已。對我來說,我只能把收貨喜歡看成錦上添花的東西,我不能從這些鼓勵和認可中吸收堅持下去的理由,我只能關注寫作這件事本身帶給我的價值,不過我想,這也是最正確的態度。
每日千字不會一直繼續下去,對我來說確實耗費時間和精力。它本身是一個30天嘗試新鮮事的計劃,我想會堅持一個月,或者更多一點的時間,但終歸會從這種形式中解脫出來。而我真正想要的,是通過這個計劃,讓我養成寫東西的習慣,可以把一些原本想想而已的、飄渺的思想寫下來,讓這些思想刻畫一個自己,一個不同于別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