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00? ? 100天寫作計劃
第68篇 ? ?周末時光,享受一場詩和遠方,人生自有詩意。
前陣子,《中國詩詞大會》火了,武亦姝火了,董卿火了。
之前就略有看,沒有很認真地看。今天開始重新看了2016年第一季的《中國詩詞大會》。分享一下我眼中的《中國詩詞大會》。
《中國詩詞大會》,我看的不是那些詩詞,而是念那些詩詞的人,在詩詞的光環下,去分析個人的特質,去感受“文化”蘊育出來的人的特性。
有文化的人,他吸引你的不只是舉手投足間的氣質,更是待人接物上的溫文爾雅。
2016年2月12日的那一期,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來自四川大學的彭超,一個從小失去雙臂的學生。因為小時候調皮去一個廠里玩耍,摸到變壓器,導致雙臂截肢。但我看到的是他態度從容,性格開朗,上臺后會先給大家鞠躬,標準的90度。
出事被截肢之后,他爸爸就要求他用雙腳練習寫字。這么多年下來,他可以跟其他孩子一樣參加高考,可以使用腳來電腦打字。
感恩他有一位明智的父親,沒有在悲痛中和孩子一起自哀自憐,依舊把孩子當成一個正常人,手沒了沒關系,還有腳,依舊是可以讀書寫字。
彭超在回答第二題時,百人團里有人故意不答題,放水讓他多得一分。他回答:“要靠自己的實力奪得擂主那才是算真正的勝利。所以說,還是請百人團把你們的才能展現出來吧。”
這時,臺下響起了掌聲。在常人眼中,會惋惜彭超失去雙臂,自然而然地把他當成弱者,心生憐憫。有些時候,身有缺陷的人需要不一定是區別對待,需要的是一種同等的對待方式而不是憐惜。一種你我并無實際區別的認知,一種正常的目光交流,最怕過多的關注與呵護。
在彭超眼中,他與大家一樣,并無特別,雖然他沒有實質的雙臂在側,可他心中自有手臂存在,不曾遺失過。
當彭超答到第七題的時候,分數超過了暫時的擂主——一個7歲的小女孩李尚容。李尚容需要下臺,董卿問她:“尚容,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小尚容笑著回答:“等我到百人團里頭再上來一次。”
雖說是比賽,但是大家真的更多當成一場詩詞盛宴,都十分享受當下的時光,而對得失看得不是那么重。我看到選手身上更多的是不卑不亢,從容淡定。“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意境,超脫的自然。
而這個時候,臺上的彭超對著李尚容又是一個90度的標準鞠躬,臺下的李尚容也回了彭超一個90度的鞠躬。
這個地方十分觸動我,也是為何今夜我想寫這么一篇文章的原因。會對詩如何?會背詩又如何?可貴的是我們學了那么多之后,能在自己身上沉淀優質的品質;能不驕不躁;能以謙卑的姿態面對自己的勝利,別人的失敗;能尊重對手。其實,我覺得彭超的那一個鞠躬,是感謝小尚容與自己對擂的這段時光。
最后,陳更與彭超爭奪第一場的擂主席位,雖陳更性子急,在搶答的過程中,因為答錯題送給彭超兩分。
其實我關注到的是,當題型來到只能等董卿說開始搶答才能進行作答時,彭超用腳按按鈕的速度遠超了陳更用手按按鈕的速度。這時,我想到的是誰說遺憾不會是一種美好的饋贈呢?
精神凌駕于肉體,且能控制住肉體。所以無論我們是否完整,我們遠比看到的自己要來得強大。而我們也沒有必要用憐愛的姿態去看待有殘缺人,對別人最好的尊重就是你我是一樣,沒有區別。
我沉醉于詩詞的魅力之中,更沉醉于那些答題之人的人格魅力。這是一場詩詞的狂歡,更是一場心靈的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