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一百本書之:《信》
這是今年的第五十五本書,東野圭吾,一開始以為這是一本偵探小說,后來讀了一點才發現,兇手就找到了。才恍然大悟,可能這是一本社會小說。剛志因為想給弟弟湊學費,去一戶有錢人家行竊,被主人看到了,失手殺死了主人。本以為接下來要出現警察破案了呢,沒想到,瞬間就破案了。因此剛志的弟弟直貴背負上了“殺人者弟弟”的稱呼。因此生活中處處受到歧視。
是呀,我們都會歧視別人,因為我們都不是圣人。我想起了我們村的一個人,因為搶劫被判了3年,我們村的人,見到他的爸爸媽媽,都不說話了,去打工都沒人用,后來他爸爸決定去50公里外的,地方做生意,賣鞋子,這樣才能養活全家。現在想想,我當時見了他的爸爸,雖然還是說話,但是內心還是有點芥蒂的。就像書中的直貴,喜歡音樂,夢想搞音樂,可是最后因為他是嫌疑人的弟弟,就被迫離開了樂隊;有一個相愛的女孩,可是女孩父親知道他是嫌疑人的弟弟之后,不惜放下身份,下跪祈求他能離開自己的女兒;對呀,他的哥哥殺人了。當我們看到報道殺人事件的時候,一般都會說“活該被抓住,殺人償命”,可是沒有人關注他的動機,只要正常人都不會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剛志也是走投無路了,為了弟弟,為了相依為命的弟弟。不像《惡意》,恨你就是看你不順眼,就要殺了你。我還是很同情剛志的,可是法律是無情的,公正的,15年的牢獄歲月,和無盡的信件。
在失戀后,弟弟直貴為了不收到哥哥的信,搬家了。其實直貴也是幸運的,因為他有個愛他的女子,不離不棄。其實在由實子剛出現的時候,我覺得這就是直貴的未來老婆。由實子替他給剛志寫信。后來直貴和由實子在一起了,他們有了孩子。但是沒想到。身邊的人在得知直貴是嫌疑人的弟弟之后。也開始疏遠歧視他的女兒。直貴的工作也收到影響。在他煩惱之際。平野社長的話一針見血“正是這樣。人都有著各種關聯,有愛情,有友情,誰也不能擅自將它切斷。所以絕對不可認可殺人。從這個意義上講,自殺也是不好的。所謂自殺,是殺掉自己。即便自己認為可以這樣做,他身邊的人不一定愿意這樣。你哥哥可以說像是自殺一樣,他選擇了社會性的死亡。但是,他沒有考慮留下來的你會多么痛苦。靠沖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包括你現在受到的苦難,都是對你哥哥所犯罪行的懲罰。”
對呀,親人受歧視,也是對犯人的懲罰,后來直貴寫信告訴哥哥自己將和他斷絕關系,希望他不要再來信了。他的哥哥也在慢慢為自己的沖動贖罪。最后當直貴在監獄拿起話筒的時候,看到了在角落懺悔的哥哥。
東野圭吾的這本書,具體來說還是不錯的,條理清晰。人物描寫也很好。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歧視,不止是犯罪嫌疑人的親人,還有艾滋病患者,外來務工人員等,歧視不會消除,但是希望我們不要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