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著急吃你的棉花糖》里喬基姆舉過一個例子,斯坦福大學曾經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簡單點說就是把100多個四歲左右的小孩子關進一個空無一物的房間里,接著,一個阿姨遞進來一塊棉花糖并對他說,如果我十五分鐘之后回來你沒有吃掉它的話,我會再給你一塊。實驗證明,那些沒有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將來取得的成就會比那些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取得的成就更大,因為他們心理承受能力更大,他們能延遲滿足他們的欲望。
確實,別著急吃你的棉花糖,耐心等一等,你會獲得更多的棉花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耐得住寂寞,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眼前的棉花糖而不去吃。憑借《哈佛幸福課》而名噪一時的塔爾博士曾經在課上講過一個例子:我一次性給你一百萬美元,而你第一天給我一美元,第二天給我兩美元,第三天四美元,此后的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兩倍,一直持續到第三十天。有誰愿意給我做這筆交易呢?結果有兩個學生舉起了手。(看來哈佛的學生也不是每個都那么聰明)經過計算,如果這項交易進行的話,他們每人一共要支付塔爾博士五億美金。如果這兩個選項真的擺在你的面前,只怕更多的人更多的會選擇前者吧!能在下一秒就能拿到一百萬美金,有多少人會按捺著成為百萬富翁悸動的心,從一天一美元開始一直等到第三十天呢?因此,能不著急吃棉花糖的人是少數,能成功的人也是少數。喬基姆說的好,成功的人愿意做不成功的人不愿意做的事。他們理所當然成為了那一部分少數人。
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不能僅僅著眼于工資待遇,而應該多關注這家公司,這個崗位是否有前景,或者這份工作能讓我學到什么,除了薪水之外它能帶給我哪些有價值的東西。大家都還年輕,除了薪水還有對我們更重要的東西,不要為了每個月多幾百塊錢就輕率地跳槽。曾經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作者的一個朋友曾經在一家不是太知名的公司工作,后來另外一家公司給出了更高的薪水,于是果斷跳槽。后來,那家不知名的公司上市了,很多人一夜之間都成了百萬富翁。那家公司的名字叫做阿里巴巴。
現在談論比較熱的環境問題也是典型的棉花糖問題。樹木,煤炭,石油各種豐富的自然資源,掠奪式,不加保護的開發。他們眼前的煤炭,那可是一捆捆的人民幣,那是蹭蹭上漲的GDP啊!怎么會有人想到十幾年后的首都霧霾和南京的紅色煙霧。不過還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眼前的棉花糖吃的太快容易長蛀牙,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能不能等15分鐘,等到下一塊棉花糖來了再說。還好,現在還不晚。
以喬基姆一本書的一句話來結尾吧:成功并不取決與你過去是否吃掉了棉花糖。成取決于你為了明天的成功而愿意在今天采取何種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