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過一個關于感情的熱點新聞,29歲的知名財經女記者因發現未婚夫出軌后傷心欲絕,最后選擇了以跳樓自殺的方式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愛情固然美好,其實并不值得為它放棄生命。愛情它不懂雨露均沾,也不會恩賜天下,它偶爾降臨在有些人身上,然后又匆忙的離開。所以,失去愛,不甘心,其實是人之常情。
有些人,活在已逝的愛中,無法自拔。有些人,重整旗鼓,開始新的人生。有些人,愛來時傾其所有,愛走時風輕云淡。
對于愛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處理方式,而我佩服的女子,她叫張愛玲。
民國才女張愛玲出生名門,文采斐然,但性格孤傲,不愛與人打交道。
某日,胡蘭成在報紙上看到了張愛玲寫的文章,頃刻被她干凈細膩的文筆觸動,報紙上有一張她的照片,清秀臉龐上泰然自若的神態更是讓他一見傾心,萌動了見一面的心念,多方打探尋后知曉了張愛玲的家庭住址。
初次登門拜訪,并不順遂,吃了閉門羹。于是他從門縫中塞了一張紙條進去,上面寫了拜訪理由,住址,聯系方式。
他紙條里的一席話,一定戳中了她的心。翌日,張愛玲主動打電話胡蘭成要求見面。
那一天,他們相談盛歡,張愛玲對胡蘭成暗生情愫。
胡蘭成臨別時,張愛玲送了他一本書,夾了一張紙條,附贈了一句話: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并且在那里開出一朵花來。
當時胡蘭成38歲,她才24歲,他是漢奸,亦有妻室,她是作家,有些名氣。
但她不在乎這些,世俗的枷鎖無法束縛她對愛情的憧憬,更無法阻止她追尋心中所愛,名利于她而言不過一張薄紙,無足輕重,對于愛,她愿意義無反顧,飛蛾撲火。
胡蘭成火速離了婚,娶了張愛玲。
他們沒辦婚禮,未宴請賓客,在一紙婚書上,他寫了句:“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愿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便成了這樁姻緣。
他終歸是懂她的,知道她一生只求“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所以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幸福的日子總是短暫的,不幸的歲月悠遠流長。
婚后沒多久,胡蘭成因工作原因調到武漢,然后又去了浙江,兩人長期分居,胡蘭成耐不住寂寞,很快找了新歡相伴。
張愛玲知道后,沒有吵,沒有鬧,千里迢迢趕到溫州見了胡蘭成一面,在離別的時候說了句:“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語畢,她沒有追問原因,沒有糾纏愛與不愛,沒有尋死膩活,只是默然的離開。
過了幾個月后,胡蘭成厭倦新人好,又念舊人情。特意跑到上海見了張愛玲一面,兩人卻不再似從前般如膠似漆,心中生出罅隙,便有跨不過的鴻溝。
她的心曾為愛盛開過,只是重遇時,愛早已枯萎。
他們分開后,胡蘭成收到張愛玲的一封訣別信、一張30萬的支票,再無其他。她在信中寫到: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早已不喜歡我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你曾讓我低到塵埃,也背叛過我,但是在臨別的那一刻,我還是希望你過得好,我也愿用綿薄之力幫你渡過難關,只是你的一切不在與我有關。”這就是張愛玲對待舊情人的態度。
很多人不能理解張愛玲為何要對一個負心漢慷慨解囊。她從未想過解釋什么,也不會對旁人解釋。
愛,是雙方之間的事情,只有當事人能懂,旁人又怎么能感同身受呢?
胡蘭成去了日本,又結新歡。后來曾寫信給張愛玲,盼與之復合,被她一口回絕,亦不再回復信件。
她曾愛的義無反顧,低到塵埃。離開后,不愿再有瓜葛,也不愿藕斷絲連。
最后的祝福,是心底生出的慈悲。
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情已斷,為了繼續學業,她來到了香港求學。三年后,工作不順,去了美國,在這里的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賴雅。
賴雅比張愛玲大25歲,曾結過一次婚,有一個孩子。
他說自己是流浪者,不愿受到家庭的束縛,所以選擇離婚。
但張愛玲意外懷孕,賴雅最終決定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可是賴雅不愿要小孩,兩人商榷后,張愛玲選擇終止妊娠,從此未生。
他們也曾有過一段幸福的時光,張愛玲愛喝咖啡,卻不擅長煮咖啡,賴雅就用一上午的時間煮一杯意大利咖啡,只為博紅顏一笑。
美好的時光只是剎那的光亮,還未看清模樣就熄滅了。
年事已高的賴雅身體每況愈下,沒有存款,沒有工作,他們靠著張愛玲微薄的稿費勉強度日。
但是忙于生計的張愛玲無法安心創作,沒有作品,就沒有稿費,生活漸漸陷入窘態。
再后來,賴雅幾度中風,直至癱瘓,張愛玲依然不離不棄的悉心照顧他。
有人說賴雅毀了張愛玲的才華,讓她的才情在柴米油鹽中消磨殆盡,而她卻對此只字未提。在她的心里,愛是救世主賜予的美好造物,不存在誰拖累誰。
每一次,張愛玲為了愛,都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第一次為了愛背負著“漢奸婆”的罵名,即便是被背叛過,也會用稿費去資助胡蘭成。
第二次為了愛失去做“母親”的機會,致使終身孤苦,但也盡心盡力的照顧了垂死的賴雅。
她對愛情的態度是:如果你不愛我,有了新歡,我不哭不鬧,驀然離開,不帶眷念,不留遺憾。
如果你還愛我,恰巧我也愛著你,便會不離不棄,你若無錢,我便賺錢養你,你若病了,我便照顧你至終老。
我喜歡張愛玲對待感情的方式,你來,我笑臉相迎,你走,我笑著送你。在一起時,珍惜稍縱即逝的光景,傾其所有的愛。分后開,心里默念祝福對方,不在拖泥帶水。
張愛玲說:“我有時覺得,我是一座島。”她又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她的一生命運多舛,苦澀艱難,小時候父母離婚未曾有過家的溫暖,中年時愛情幾經波折不曾順遂,老年時膝下無子嗣孑然一生。
盡管她的一生顛沛流離,漂泊無依,卻不曾向命運低頭,也未曾作踐自己。
現世從不安穩,人注定要學會堅強,因為誰也給不了我們堅強。
失去愛,就放手,努力忘了過去,開始新的生活,這是對愛最大的寬容,也是對自己最大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