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定義:沒有問題的世界。
復雜問題的 大師解答 假設一切應該是美好的,烏托邦化的。但該假設是否成立卻不得而知
烏托邦癥候群的三種形態:
絕對思維(極端主義)認為找到了最終,最優化結果。
第一種“內射式”,怪罪于自身無能。
第二種 認為過程重要,結果其次。
第三種 “投射式” 圣母心
與簡化 不同,承認問題,但采取的方式達不到目標。
把問題歸結于社會(神經官能癥患者)
屢試屢敗,維持自尊,對過往視而不見。
注重歷史。
這一次提出了一個更有意思的東西,認為“困難不存在才是問題”人們處理了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斯多葛學派的禁欲主義,伊壁鳩魯的享樂主義反映了這兩種極端)
負面烏托邦的存在:事情前途越好,反倒認為越糟糕,從而給自身增加難度。
人們之所以解不開問題,問題是存在錯誤假設(從人們對事件的錯誤解釋中也暗含著他們解決問題錯誤的方法,所謂不和邏輯只是不符合大眾常人的那種錯誤的對事物的看法)
存在主義:假設人生有意義,之后追尋意義(但卻沒有對此假設加以批判或證實)
心理治療,以烏托邦似得不切實際的空想當做前提,而與這些荒唐假設不同的實際結果卻認為是不正常的。
如同托爾斯泰說的,不幸的家庭有著不同的不幸,大部分人都認為婚姻生活是快樂的,圓滿的,但事實上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圓滿的夫妻生活,而這一部分人有點悖論,他們可能恰恰認為婚姻生活會有矛盾而進行積極的溝通與協調避免問題。
倒是不如承認我們人類自身的無能。而把自己的能力看的不那么虛浮,而是實事求是。著眼于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
烏托邦社會本身上是不烏托邦的。因為每個成員相似度過高。
烏托邦也只是目前群的改變,未涉及第二序改變。
哲學家卡爾.波普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