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語有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中國傳統文化就曾多次說到關于“苦”的話題,很多關于苦的俗語,其中有關于看淡吃苦的“黃蓮苦下彈琴,苦中作樂”;還有許多佛教的僧人經常掛在嘴邊的關于“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 昨天白天,我們有機會參加上市公司有贊在杭州的七周年年會,在年會上聽到了創始人白鴉對公司的發展的介紹,對與會嘉賓的感謝,對合作伙伴的感謝;有贊公司COO浣昉? 、CTO崔玉松對有贊公司的介紹;幾位創業者,各類新品牌的管理者,都對各自的品牌與有贊的合作、以及自己品牌的經歷和部分價值做了分享,聽到了許多東西。隨后在晚上六點半開始的沙龍,由白鴉親自主持并完成,在沙龍上,他又重新作了一個特別的自我介紹,對自身的經歷做了解讀,還針對下午手機的很多問題,現場無準備地作出自己思考下的解答,在這個就是有贊著名的“夜談”。
? ? ? 我們夜談也就是借著這個七周年的契機,順著白鴉的夜談,我們回到酒店開始了我們學藝智用老板研習社的夜談,其實我們所謂的夜談,也就是我們幾個創業者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本次年會的收獲,看法感悟進行分享,也對順帶出現的話題進行交流。這個類似于我們平時說的碰撞思維,在這次碰撞中,我們深刻地討論了關于吃苦與受苦的話題。
? ? ? 按照平時的想法,就這個吃苦和受苦兩個詞大家都懂,完全沒有什么討論的必要,然而為什么我們還要去聊這個事情,這個事情也是很有意思的。
? ? ? 起因首先來源于晚餐時候,我們對于某些食物(動物內臟、豬腦……之類)的探討,我們團隊中有一位女學員是不吃內臟的,她是至始至終都沒有去碰。而另一位導師,原先對于很多內臟也是從來不碰的,后來在他的夫人的引導下,開始吃一些了,而晚餐時,他分享說,他吃那些內臟都是因為聽話才吃的,所以咕嚕一下就下肚了,而今天決定主動去吃。
? ? ? 很奇妙的是,當吃完以后,他描述說,第一次去主動吃下去時,感受食物的味道的時候,沒有了以前的惡心感,而是感到糯糯的,有點像老豆腐的感覺。由此開啟了主動和被動,吃苦與受苦這個話題。
? ? ?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會碰到許多的事情,而當我們用不同心態去面對的時候,呈現出來的心理活動是完全不同的。
? ? ? 當然,吃飯的時候還舉了好幾個例子,那我就拿其中一個最不恰當的比喻來說明。男女之間的存在一個不可描述的時刻,這個時刻用不同的情況描述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
當兩者都是主動的,那么就是美妙的,我們把它稱之為“翻云覆雨、巫山云雨”;而當被動的話,那就是糟糕的,違法的,我們把它稱之為強奸。這個話題有點赤裸裸,也似乎這個和吃苦、受苦是無關的。但是這個案例,我們許多人都能很容易理解。
? ? ? 那么接下來在這個顯而易見,甚至有點小兒科的話題上,我們再來談吃苦和受苦,分別是主動和被動的角度,那么就可以對比起來,好理解一些了。吃苦就是偏主動,受苦就是被動,所以當角度不一樣,得到的感受就一定相差萬千了。
? ? ? 吃苦,這個本身理解起來也會有被動的說法,而我們這里所說的吃苦一定是偏主動的,當主動要去吃苦的時候,我們會樂在其中,就算遇見困難,我們也一定會想方設法地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快樂;而當被動地去面對一些事情,那吃苦就變成了受苦,那么我們不僅會在做事的時候,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還會將原先的初心在做事過程中變形,導致不好的效果。而有時候,有些忠言逆耳,那是一種激勵。
? ? ? 吃苦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經歷,有句話叫做“磨難等于財富”,當我們經歷一些磨難的時候,我們用什么智慧將之解決?要是沒有經歷磨難,沒有吃一些苦,我們一定會很難平衡自己的遭遇,我們會自暴自棄。
? ? ? 但凡是成功的人,一定是能夠突破自己所受的苦,破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