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落花成畫,落雨成詩。
緣為自由,心無風浪。
——奇奇亂語
⒈自由之于流浪
提到自由,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裴多菲的《自由與愛情》把它放在了生命、放在了愛情之上;許巍的《藍蓮花》中,對它的向往無人可擋。那么你的自由呢?是在遠方,還是在近處?是關乎信仰,還是關乎流浪?
齊豫有一首歌叫做《橄欖樹》,歌詞化用了作家三毛作品中的句子,你聽: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青年時代,流浪者在我們眼中是“瀟灑”的代名詞,浪漫而柔腸,自由而奔放,還帶有幾分憂郁和惆悵。恰如那在風中飄散的蒲公英種子,飄到哪里,哪里就是下一處安家落戶的地方。
⒉發乎于心
我曾經想:那些過著“以夢為馬”悠哉日子的古人,雖說少了如今這個時代的這許多誘惑,但想必吟風弄月、飲酒作詩也雅得很,江山風光無限、美人千嬌百媚,難怪要珍惜光陰,詩酒趁年華了。
什么出世入世,什么終南捷徑,都不重要,心安才是正道。太白有言: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陶潛漫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個快意人生,一個自得其樂,左不過是沒有對自己束手束腳罷了。
現當代的人,也有愿意不理俗事、甘心沉潛的。不然,三毛的撒哈拉怎會讓她甘心情愿居住停留、靜靜回望?《空谷幽蘭》里那些為著本心做一場“朝圣”隱者,為何只愿尋一處密林或荒原,靜音修行,不念過往?
說來說去都是因為心之所向。
⒊止乎于理
不過,流落在外哪能沒點念想?
馬致遠在瑟瑟的秋風里寫下這樣的句子: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縱然有小橋流水的怡然,可枯藤昏鴉、西風瘦馬,空氣中彌漫盡是些蕭索寥落,換作是你,哪還能專心流浪,追尋所謂的自由呢?
偶然間讀到了席慕蓉的一篇文章,叫做《給我一個島》,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船在海上慢慢地走著,在廣闊的海洋上,船是多么自由啊!從小到大,一直喜歡坐船,喜歡那一種乘風破浪的歡暢,不論在那里,往前走的船永遠能給我一種歡樂和自由的感覺。但是,我現在才明白,所有的歡樂和自由都必須要有一個據點,要有一個島在心里,在揚帆出發的時候,知道自己隨時可以回來,那樣的旅程才會有真正的快樂。原來,自由的后面也要有一種不變的依戀,才能成為真正的自由。
看吧,自由從來都不是獨自在外飄零的無所依傍,它需要有一份底氣,一份念想。而這念想,多半來自于我們熟悉的人和事,家人、朋友以及其他關系比較親密或者身份特殊之人、意義特殊之事。如此,也好在不順遂時,能有個地方供自己療傷,告訴自己沿著所選擇的路,努力堅持曾經的夢想。
4.釋然于情
想起了席慕蓉的另一部作品,很早我們就熟悉呢的,名曰《鄉愁》: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漂泊異鄉、顛沛流離的人們啊,流浪的日子并不好過,即使很多時候那份熟悉與依戀已經模糊不清,甚至僅僅只是一個符號,對于我們來說,可能這種所謂的了解與知道,更多的是它存在于心里的那份意義,是一份踏實的歸屬感和始終不愿出離的揮之不去。
如此,自由也好,流浪也好,左不過是一種形式,重要的永遠是那份真真切切流淌于心的情意。
⒌推及散文
說起來,萬事萬物的核心之理很多都是相通的。就說我愛的散文吧,從形式上看,它應該算是諸多文體中比較自由的一類,很多時候我們甚至覺得它是游離于規制之外的一個仙子,飄飄忽忽,隨風流浪。
然而,它其實并不輕佻,更不浮夸。越是好的散文,往往越是以樸素真摯取勝的。所以,這些年看下來,也逐漸開始明白:散文其實并不一定要辭藻華麗、駢散結合、溢滿才華、風流倜儻,反而是以飽含歲月洗禮、蘸著接地氣的墨寫出來的文字,認可度更高。
其實,這并不難理解。散文求真,自然要源自閱歷,設法最大限度地攫取現實資源為上。并且,其實質并非是隨心所欲,沒有來由的天馬行空。相反地,它需要一種內化的力量,需要把那些基本的行文規則一點一點的滲透到你的體內,融入你的血液,讓它伴隨著那些字里行間的情緒,逐步蔓延開來,給讀者以最自然、最貼合的視覺傳達和文字激賞。
如同戴著隱形鐐銬跳舞,雖有所依托,卻不易發覺,默默實現了那個“雖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建筑學夢想。
6.延伸開去
回到自由這個論題,其實與之相關的思考還可以有很多。
莊子他老人家在《逍遙游》中關于“鵬”的描述恰恰是這自由中的不自由吧?翼若垂天之云,依然要天邊海界的限制,若是凡鳥又當如何?
看過退化多年的小雞小鴨們都躍躍欲試,撲騰開了翅膀,這是那顆不羈的流浪之心在不自由中尋求一點對天空向往。
中世紀的行吟詩人(亦稱吟游詩人)無拘無束的民間采風,多半受了閱歷的影響;中國畫的創作者,則在墨色山水中隱去些許似有還無的謎之景象。
是真實還是虛無?是存在還是假想?自由之天地,從來都不止是一成不變的模樣。然而,你必須謹記:所謂自由,所謂流浪,是隨心而動,卻并未停留在那個遙不可及的遠方,它有所依托,它承載現實,它傳遞希望。
愿你我都能心向自由,而不癡迷于流浪。
本文內容純屬原創,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