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小號,原創不易
希望各位點贊、關注支持
微信搜索公眾號:【設下一個計】
我們一起在茫茫人海中相遇
浮世?? ? ? ? ? ? ??
???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浮世”一詞是佛教用語,但并非是“浮生若夢”,也不是“世上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更加不等同于“厭世”。日本《廣辭苑》對浮世的解釋是:“帶著佛教一般的情感進入美好的世界”。“浮世”就是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因此浮世繪大多是描繪現世的享樂的風俗畫,頗有小布爾喬亞的小資情調,有點類似于現在出門游玩、逛街、享受美食、標記日常的拍照和發小視頻的打卡留念。
不要因此就小看這簡單的現世風俗畫,西方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師莫奈、凡高、馬奈等等包括我國的魯迅先生曾經都是日本浮世繪瘋狂的小迷弟。
江戶時代與浮世繪? ??
?及時行樂的真實寫照
浮世繪流行于日本的江戶時代,時間上大概相當于我國的明朝中后期和清朝時期。江戶時代之前是日本動亂的戰國時期,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多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混亂異常。
最終由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在關原合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利一統日本,開創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史稱“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初期社會穩定,生產力快速回復。加之西方資本主義的商業文化思想傳入,在眾多努力經商和從事其他行業的人群中,有大量的新生富人便應運而生。
但此時畢竟還是處于封建的幕府統治下,富人的地位遠遠無法與幕府成員、貴族和武士階層相比,受到了很多來自上層的壓榨和欺凌,因此更加助長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社會風氣。
浮世繪畫家正是在這種情形下找到了他們繪畫的內容和形式。浮世繪也被稱作是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
唐繪、大和繪與浮世繪? ? ? ?
?貴族審美與大眾的喜聞樂見
但浮世繪從誕生之初,一直到后來很長一段時時間,并未收到統治階層和上層文化藝術圈的關注。
在江戶時代,格調和品級最高的繪畫作品稱之為“唐繪”,尤為推崇南宋牧溪、玉澗等人的禪畫,筆墨寥寥、氣度氤氳,有意與神合的寧靜。
而后是學習了中國水墨技法之后,領悟了山水意境之后的日本本土畫師,也是屬于唐繪風格。以長谷川畫派始祖長谷川等伯和日本畫圣雪舟等人最為著名。
其中雪舟更是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在明代畫院進行深入學習和感悟之后,回到日本終成一代宗師。
與“唐繪”相對應的是日本的本土繪畫,被稱作“大和繪”,以日本傳統的題材、內容、技法為創作藍本,其中大和繪中反應日常生活的風俗畫為浮世繪的產生起到了鋪墊作用。
不過大和繪中的風俗畫地位不高多用于屏風、隔斷等物品的裝飾,一般的唐繪和大部分大和繪畫師會在自己的畫作上進行署名和印章。
而大和繪風俗畫多來源于民間畫工地位不高,很少有署名和印章的畫作傳世。
而浮世繪與唐繪和大和繪又有很大的而不同,首先在形式上浮世繪屬于木刻版畫,版畫需要將作品篆刻在木板上然后用紙張拓印而成。
好處是一塊制作精良的模板可以源源不斷得拓印多張作品,價格低廉普通百姓也可以進行消費購買,甚至還可以用作圖書插畫,便捷實用。
壞處是,木刻版畫有著自身天然的局限性,拓印時只能表現提前雕刻好的線條和預先設定的顏色。
不像水墨畫一樣可以發揮毛筆提按頓挫的線條美感,也不能展現濃淡干濕透的水墨氣韻變化。
另外在內容上,浮世繪大多是對俗世生活的描繪,特別是浮世繪誕生之初大多內容上大多是俊俏美人,甚至有部分帶走情色意味,這些在上層清高貴族看來未免落入惡俗。
浮世繪的起源? ? ? ??
??? ?鼻祖菱川師宣
菱川師宣被認作浮世繪的鼻祖,主要是在與其對版畫的貢獻。
1形式上使版畫徹底獨立
在菱川師宣之前版畫主要是作為圖書的插畫處于次要地位。但菱川師宣所作的繪本特點是大畫面,跨頁對開。文字被壓縮到上方五分之一的位置,顛倒了文字和插圖的形式,使版畫成為出版物的主要內容。
更重要的是,菱川師宣還創造了單幅版畫的形式被稱作“一枚摺(zhe)”,將版畫從圖書的形式中徹底獨立了出來。只在版畫一角對畫面有簡單的文字描述。
2技法上對傳統版畫進行改良
江戶時代的版畫大多數線條僵硬的單色插畫,質量不高。菱川師宣學習了同時代中國明清版畫和傳統大和繪中自由流動的線條,使呆板的畫面充滿了生機。
此時在日本版畫大多是單色木刻畫,可以同時印制多種顏色的套色版畫技術在日本還不多見。
菱川師宣很多浮世繪作品在單色木刻畫印制完成時候,再用手工填充顏色和勾描細節。將版畫與繪畫想結合,進一步提高了版畫的藝術表現力。
此時的浮世繪作品又被稱為肉筆浮世繪,而后期利用套色版畫技術的錦繪浮世繪又再次提高了浮世繪的創作效率。(錦繪部分我們后文再提)
3內容上關注底層市井生活
可以大面積快速印制的版畫,面對的主要是社會大眾、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內容上必然是底層百姓喜聞樂見的產物。
菱川師宣改良版畫的形式與技法的同時,也進一步拓寬了制作題材,從花街柳巷的藝伎宣傳冊,到風景名勝、古典故事,再到美人畫、風俗畫,菱川師宣的作品受到了普羅大眾的喜愛。
特別指出的是,菱川師宣很多風俗畫和美人畫是具有情色意味的“春畫”,這也是過度迎合市場的結果,不過菱川師宣還算是給自己預留了下限,這些“春畫”大多不具有夸張露骨的正面描寫。
4民間畫工地位的提升??
在菱川師宣之前的制作圖書插畫的版畫家和大和繪中的風俗畫家,基本都是民間畫工。都是以工匠自居,不署名、不蓋章、不留字。
而菱川師宣的浮世繪畫作卻幅幅留名,盡管當時菱川師宣已經被認作是浮世繪的開派祖師,但他卻在制售的版畫上署名“大和繪師”,將自己的畫作也認為是傳統日本畫作的一部分,同樣也是傳統大和繪的延續。
將描繪市井生活的民畫工等同于大和繪的上層畫師,提高了浮世繪畫工自我認可的信心。
菱川師宣廣收弟子門徒,開創了最早的浮世繪流派“菱川派”,浮世繪的影響也逐步擴大,自此浮世繪開始作為舉足輕重的角色,進入日本百姓的日常生活。
浮世繪美人畫????? ? ?? ?
? ? ?錦繪、續物與大首繪
浮世繪誕生早期美人畫是第一大類,中國仕女畫中大多是賢良淑德、秀外慧中的大家閨秀,亦或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云中仙女。
中國仕女畫講究氣韻是早期浮世繪模仿的對象,但浮世繪很快便拋棄了中國仕女畫的樣式,舍氣韻而重美艷。
它將著眼于歌舞藝伎和平民女子,她們個個幽玄妖艷,風情萬種同時作為底層女子又身世飄零、內心凄苦。浮世繪的美人大多是悲與艷、愁與媚的結合。
1錦繪與鈴木春信:鄰家少女的溫馨純稚?
鈴木春信作為早期浮世繪畫家,最大的貢獻是將套色版畫技術運用到了美人畫的創作之中。
菱川師宣時代的浮世繪大多的單色木刻版畫,部分帶有色彩的肉筆浮世繪也都價格不菲,套色版畫是根據不同顏色同時制作多組雕版,進行多次拓印的技術。
在1765年鈴木春信利用多版套色技術完成了作品《夕立》,讓木版浮世繪美人畫走向了彩色時代,這種新型浮世繪創作手法也被稱之為錦繪。
錦繪推出之后極大提升了浮世繪的創作速度,就鈴木春信個人而言,在6年的時間里面便推出了超過600幅的浮世繪作品,平均三天一幅,可謂是十分高產。
鈴木春信不同于后期浮世繪畫家著重與肉體的欲望和魅惑 ,他的筆下大多是茶室女侍、農家女孩、藝妓學徒等。
就像是涉世未深的鄰家少女,雖然也會有部分帶有情欲色彩但更多的是豆蔻青春的溫馨純稚。
鈴木春信還擅長用環境來表現人物,營造出詩意哀婉的意境,將日式的細膩纖敏的情感注入畫中。
2?續物與鳥居清長:九頭身美女的夢幻婀娜
鳥居清長曾是鈴木春信的小迷弟,早期模仿春信的畫風,后來春信去世之后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畫風。
浮世繪美人畫在鳥居清長的帶領下在形象上走出了鈴木春信的少女時期,開始成熟起來,可以說得上是“吾家有女初長成”了。
鳥居清長筆下的美女成熟豐滿、體態纖細婀娜,個個都有著九頭身的大長腿。
在題材上鳥居清長也不再是春信的鄰家女子,而是歌舞藝伎的宴樂、春游和賞花,很少會再有勞動的場面。
更多的是置身于風景名勝和別致的居室之內,像是今天的網紅名媛一般。
傳統錦繪的尺度大小很難滿足鳥居清長九頭身美女的修長體態。
清長借用書籍設計中的靈感將兩張或多張垂直拼合起來形成巨幅的構圖,形成“續物”。
當然“續物”并非簡單的無腦拼接,鳥居清長的單幅作品不僅可以獨立成文,匯合拼貼之后多幅又有所關聯形成宏大的敘事,極大豐富了浮世繪的表現空間。
3大首繪與喜多川歌麿:特寫鏡頭的喜怒哀樂
作為浮世繪美人畫家,喜多川歌麿(mo)在鳥居清長還在世時名望上便不相上下了。
喜多川歌麿出身社會底層靠自學成才,對地位低下的歌舞伎乃至妓女充滿著同情,不僅在展示她們的體態的優美更注重對她們日常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刻畫。
喜多川歌麿的藝術創新之處在于大首繪的創作手法。擺脫了依靠華麗的服飾和優雅的場景來變現人物的方式,更關注于人本身。
在畫面構圖上像是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一般將場景不斷拉近停留在上半生時,人們發現那些花枝招展的人兒也有喜有悲、有愁有怨。人物更加立體、有血有肉。
因畫面上大多是歌舞藝伎和妓女喜多川歌磨也被稱作是“青樓畫家”,雖然在他在繪畫領域有著極高的成就,但長時間的單一題材,陳陳相因之下也逐漸趨于硬化,流于凡俗。
喜多川歌磨之后的很多浮世繪美人畫家,造型手法逐漸程式化,特別是江戶時代晚期的流行“貓背豬首”樣式的頹廢色情美人像,濃妝艷抹過于輕佻。喪失了早期美人畫的靈動與青春。
最終在江戶時代晚期,德川幕府擔心社會風氣糜爛,禁止以歌舞伎為題材的創作。畫師不得不轉向描繪其他題材,如風景、動物、靜物等。
浮世繪風景畫????? ? ?? ?
? ??“畫狂”葛飾北齋與“鄉愁畫家”歌川廣重
日本審美中有“空寂”和“物哀”的情節,對待本土的萬物風景有著別樣的情感。浮世繪誕生之初便強調景與人的融合,但風景畫在浮世繪中的獨立成科卻經歷了幾代人的時光。
最終在江戶時代晚期"畫狂"葛飾北齋、"鄉愁畫家"歌川廣重等人的手里才散發出了它應有的光芒。
浮世繪風景畫一方面受荷蘭風景畫的影響,從作用上來說荷蘭風景畫也是賣給平民百姓的裝飾商品,在畫面上選取日常所見的景色,有著巧妙的構圖,明亮的色彩關系,和干脆利落的筆觸。畫面鮮艷、光彩照人。
另一方面也受到了中國山水畫的影響,中國的山水畫注重技法上的筆墨趣味和自身逸氣的抒發,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浮世繪對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的表達也有著深層次的借鑒。
1“畫狂”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號稱是"畫狂",是天才型的畫家,他創作精力旺盛十分高產。不論是人物、歷史故事還是花鳥魚蟲、山川風景都有很多新奇的創作,其中又以風景畫成就最高。
曾有荷蘭商人委托葛飾北齋以西方風景畫的方式創作具有日本風貌的浮世繪作品,這對葛飾北齋提出挑戰的同時又對浮世繪風景畫的革新提供了參考。
傳統的浮世繪講究構圖穩定,畫面平穩。而歐洲風景畫則更注重畫面的張力,特殊的油畫顏料質感使畫面呈現出通透的光影變化,畫面明亮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葛飾北齋的風景畫構圖則打破了傳統畫面中的穩定關系,采取不對稱構圖突出畫面主體。
在色彩方面,北齋引進了歐洲飽和度高明亮的顏料用于浮世繪的印制。葛飾北齋創作的浮世繪構圖新奇,畫面明亮鮮艷,一改傳統浮世繪的質樸畫風。
以北齋的代表作《神奈川沖浪里》為例,畫面采取仰視的視角,畫面一角的富士山更是突出海浪的洶涌澎湃。
顏色方面以歐洲的"普魯士藍"作為主色調,形成海水碧與天,海浪大過山的視覺沖擊力。
葛飾北齋最著名的作品當屬《富岳三十六景》,在吸收荷蘭風景畫手法的同時,又以日本第一名山富士山為題。
以36張浮世繪的篇幅對富士山進行多角度不同季節不同時空的描繪。
難能可貴的是,北齋在對富士山美景描繪的同時,往往在畫面一側或一角又包含江戶市民的生活風俗的描繪,人物風景相互感應,共同對日本的景與人進行謳歌。可以說葛飾北齋的浮世繪既是風景畫,同時又是風俗畫。
2“鄉愁畫家”歌川廣重
歌川廣重成名于葛飾北齋的晚年,不同于北齋的畫風強烈硬朗的奇想世界,?廣重更加注重柔和安靜,更具有抒情性和氛圍的渲染,每一幅風景畫都像是一首日本山川風物的贊美詩。
“廣重的風景畫似乎可以隨心所欲地傳遞任何情感。”——梵·高
與葛飾北齋不同,歌川廣重有著對中國山水畫的借鑒,山石樹木上通過顏料的深淺和濃淡變化,?使畫面具有了筆墨的意味。
不少作品在也故意拉開近景與遠景的距離,通過地平線的壓低和拉高以此形成留白,造就了寧靜淡泊的審美意境。
另外歌川廣重對季節的變化也非常敏感,對雪景、雨景和霧景等略帶憂愁與寂寥的場景尤為熱衷,流露出歌川廣重頗為哀婉的情懷。
這類場景的營造符合日本人骨子里"物哀"和"空寂"的審美思想。充滿情感的畫面也誘發了出門在外的游子對于故鄉的情感依戀,歌川廣重也因此被稱之為“鄉愁畫家”。
具有中國山水畫的格調和意境,同時充滿著日式審美的鄉土情感,使歌川廣重的浮世繪不僅風靡于底層大眾,更一度收到了日本上層貴族的追捧,諸多作品也成為雅俗共賞的破圈之作。
浮世繪流傳到歐洲之后,因作品中最為濃郁的東方情感和元素,也使得廣重的多副作品被不斷得模仿學習,成為梵高、莫奈等人最為推崇的大師。
從江湖豪俠傳到百鬼夜行? ? ? ? ? ??
? ???歌川國芳的二次元世界
上文說道,浮世繪起源于圖書插畫,經過菱川師宣的獨立成科、鈴木春信的錦繪、葛飾北齋的西洋技法與顏料的引入等等。
一系列的先輩對浮世繪進行了革新與改良,到江戶晚期表現手法已經非常成熟與完備。
而優化和改良后的浮世繪技法也再次反哺與圖書插畫,將演義小說、民間故事想象中的那些英雄豪俠、精怪惡鬼具象化,展現在人們面前。
像極了今天精彩紛呈的日本動漫的二次元世界。
1?二次元少年的英雄夢
其中描繪英雄武者最為著名的便是歌川國芳,被稱為:武者之國芳,也被喻為:浮世繪最后一位天才畫家。
他的浮世繪作品,線條剛健,用色強烈,構圖大膽,題材豐富,視覺效果與藝術內涵都超越前人,甚至后無來者。國芳僅在29歲的時候便推出了《水滸傳》中108位成套成套的浮世繪作品。
國芳通過不同場景的營造,將性格各異的108人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從中便可以看出此時的國芳雖然年輕但筆力已十分遒勁。
除了將中國文化中的英雄猛將進行描繪之外,歌川國芳更多的是將目光對準了日本傳說中的英雄豪俠。
在這里有打退鯨魚的宮本武藏,有擊敗大蛇的自來也,也有一箭沉船的八郎為朝。
國芳畫筆下的這些武士不僅僅在戰場上勇猛異常,更是勇斗各種作亂的山精鬼怪。
這些勇士的形象更多的是在這片多災多難的國土下,戰天斗地自強不息的信念斗爭。
國芳的畫作有著剛勁有力的筆法,噴薄而出的動勢,加之華麗復雜的顏色搭配。
與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畫中,所營造的日式詫寂完全不同,國芳的作品像一只張狂的五色巨獸,掠奪著觀賞者的視線。
2?暗黑漫畫:百鬼夜行
既有英雄豪俠為民除害,也有無辜良民收到迫害后化身厲鬼禍亂時間,怪力亂神之事總是更容易吸引人的目光。
歌川國芳同時也代表著鬼怪類型浮世繪的最高成就。
《相馬王舊城》講述的是瀧夜叉姬為了替兄報仇,前往鞍馬貴船神社祈愿,獲得蟾蜍妖術(能夠化身為蟾蜍),帶領手下與朝廷對抗,展開妖術對戰之事。
這副浮世繪作品以大尺度的人形骷髏最為奪人眼球,這同樣也是歌川國芳學習西洋解剖法的因素,給畫面平添了諸多恐怖氣息。
東方傳說中怨靈惡鬼的無相無形的陰魂不散,其實很難描繪,不僅需要高超的技法更需要豐富的想象力。
歌川國芳筆下的惡鬼沒有血盆大口一樣的猙獰,更多是追求一種精神上的恐嚇,營造出一種毛骨悚然而又無能為力的恐怖氛圍。
但這些惡鬼大多都并非是有意害人,很多都是受盡冤屈枉死的怨靈所化,只為向惡人復仇,也體現出古代百姓心中萬惡終有報的樸素價值觀。
鬼童丸鎮樓,百無禁忌,誅邪回避!!!
3?愛貓人士的卡通世界??
喜歡以英雄豪俠和怨靈惡鬼為題材的歌川國芳,給人的印象好像是一個充滿幻想的中二少年。
讓人意向不到的是歌川國芳其實是一個精致細膩的擼貓愛好者。
歌川國芳是一個實打實的“貓奴”。不僅畫室作坊里到處養貓,作畫時懷里也要抱著貓。
如果貓貓們不幸升天了,他還要立個墓碑哭上一場,為此專門弄了個冊子專門記錄所有他養過的貓的名字。
不僅如此,因為對貓的習性姿態完全信手拈來,歌川國芳還可以以貓畫人,因為在江戶時代晚期幕府命令禁止歌舞伎美人浮世繪的創作。
歌川國芳便以貓代人,以貓的姿態做人的神采,用貓來暗指當時較為著名的藝伎。
觀眾對這種”猜猜看“的游戲也感到新奇,歌川國芳的此類畫作一度受到了市場的追捧。
不僅是貓,就是金魚蟾蜍在歌川國芳的二次元世界里面,也具有了各種人的特征,可以說歌川國芳是最早的卡通動漫大師。
不過歌川國芳以貓化人,以動物化人這種打政策擦邊球的做法,最終也受到了幕府的整頓,不僅處以重金罰款而被捕入獄.
此后天真爛漫的歌川國芳備受打擊,畫風逐漸沉寂平庸,筆力衰竭,于1861年去世。
歌川國芳去世6年以后,倒幕運動開始終結了日本的江戶時代,而后明治維新全面學習西方的科技文化,國力在上升的同時,民眾的情緒也在逐漸浮躁、狂熱,慢慢便沖昏了頭腦,軍國主義盛行。
浮世繪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成為絕響。反倒是在遙遠的歐洲逐漸被印象派畫家所重視開啟了另一段新生。可以說浮世繪根植于百姓民生、普羅大眾因此有了不竭的創作靈感與動力,也因社會民生的改變而消寂。可以說最民族成就了最世界,最樸素成就了另一重意義上的絢爛豐富。
END
新生小號,原創不易
希望各位點贊、關注支持
微信搜索公眾號:【設下一個計】
我們一起在茫茫人海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