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工資少,花費多,存不下錢,生活苦逼,工作不開心,這是不是你剛畢業時的完美寫照呢?不瞞你說,這是我畢業時的真實狀況,苦逼的日子現在想想都有點抓狂,好在這種日子現在翻過去了,會算計,錢少也能存錢,也能積下自己的第一桶金。
? ? 前面我的一個帖子“[第一個五萬]+0到1是最大的跨越”中我已經提到,我畢業的時候就是零存款無背景式的開端,確切點說其實還有點小負債,只是那會我大舅舅幫我還清了助學貸款。所以工資那些事兒,對我而言就是生活的全部,2009年畢業,很幸運我進入了我們市區的一座私立公助學校,一可以到市區工作,比起去山卡拉那是好多了(雖然現在農村教師待遇比城市還好),畢竟這里接觸的人和環境是不一樣的。二工作雖然累點,但收入相對也可觀點。本著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我忍,而且還有點小開心。
苦憋生活的開端源于晚發工資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各種新人培訓和適應,本想幸福生活可開始了,然當看到其他老同事拿工資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我們的工資要第二月才能拿,這里說下我們的工資組成,一部分是財政工資10左右發,一部分是補貼20號左右發,新入職財政工資卡沒有辦好,要十一月才可以拿,補貼九月工資十月底拿,好吧,現在知道我開始兩個月多么苦逼了,沒有工資收入還要各種新配生活用品,所以工作了卻要吃老底,沒錢那就吃食堂吧,少逛街不買其他不必要的東西。
拿工資卻成了月光族
終于熬到發薪水了,所以工資下來就是各種買買買,感覺自己突然解放成富豪了,所以剛到手的工資華麗麗基本全貢獻了,第二次拿工資故事相似度極高,多了個小支出給媽媽點生活費,結果一樣工資又沒有了。這樣的月光日子持續到第一學期結束,也就是年底。
窮則思變,改變從反思定位開始
月關族的日子我也不想過,可是現實就是我一直維持了半年,在第一學期結束的時候,拿了點年終獎,算有點小金庫,然接下來就是寒假了,不上班就沒有補貼了,還有過年開銷也大,所以第二年開春我又要開啟我的苦逼月光族了。天啊,想想都怕了,過怕了窮日子的我開始不安起來,我要改變,我不要月光,我要存錢。
當存錢的想法像電閃火花閃過之后,我開始靜下心來,開始思量如何存錢了,新手就問老人了,剛好同辦公室有一位年長我幾歲的熱心老師,她建議我每個月把財政工資留下,盡量不要去動它,存起來,就花補貼工資吧。補貼,那不是我工資的一半嗎,這樣我夠花嗎,她告訴我她可以做到,相信我也可以,好吧,有這么好的榜樣在這里我也只能硬著頭皮試試了。
其實經歷過那段存錢日子后,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存錢真的沒有你想象那么難,當我把消費支出變成:消費=收入-存款,消費一下子就砍下來了,錢也在一點點存下來,當然遇到大的消費需求我還是會動用我的存款金庫,但至少我每個月有了存款。
高收入不一定就能存下巨款,因為隨著工資見漲,你的拿鐵因子就會越來越多,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高收入往往伴隨著高消費,所以要想存住錢,首先控制住自己的消費欲,然后再去談開源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