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運想回憶童年春節度過記) 今天是新年初二,舊年跨過,新年開啟。小時候覺得一年又一年,時間過得很緩慢,就是重陽節過去,也要很久很久,才能盼來小孩們歡天喜地的春節。
而現在歷盡歲月滄桑,心痕憂傷,恍惚一年又一年,時光的腳步加快了許多。這種感覺也只有人慢慢變老以后才會產生,宛如你長大后,突然有一天發現很熟悉的灶變得很矮小一樣。
已經有二十多年沒回老家五華縣安流伏溪村過年了,這不只是祖屋已坍塌大半,更是祖屋已經空無一人,或者搬遷了,或者老去。所以,現在集鎮套房里過年,再也體驗不到十幾家一百多號人在土樓里過年的熱鬧氛圍。
記得那時過年,半夜時分,隨著一聲刺耳的豬吼尖叫,我們被驚醒,在嘈雜的人聲中,臆測到樓中哪家過年殺年豬了。此時,兒童的心里漾起淡淡的悸動與喜悅:明天每家都會分到一小碗噴香而下飯的豬血醃菜。那個年代,這似乎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樓俗。當然,孩子們聞著各家廚房飄出的陣陣清香,坐在廳堂長長的凳子上嬉戲言笑,或者在廳堂里跳格子,都是年老時的美好回憶。凡是大土樓中長大的孩子,離開土樓后,都會留下一種特別的憂傷與溫馨。成長中的故事也有許多特殊的標記。
許多過年的習俗是類似的,比如一整天蒸礱床粄或發粄、除夕夜分壓歲錢,新年初一半夜起床穿新衣撿鞭炮等等。
記得撿鞭炮前,母親叮囑說:人家開門放鞭炮,要忌口,不能說“莫、莫(沒、沒),要說很精、很精(沒啞炮)。有一次,撿了一個“啞炮”,突然啞炮在手掌中炸響,手指被炸得又痛又麻,咬牙忍痛卻不敢說,恨不得將手指砍了。
有一年,大年二十九了,父親也未提給孩子做新衣服的事。我們心里焦急失望,眼神浮起憂戚的霧。第二天上午,父親才讓我們到裁縫師店里量衣服尺寸,慌里慌張忙活,才趕上趟。而父母是穿舊衣。
有時,錢財多了,眼光沒了,品位丟了,年味變了,生活迷失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