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些日子,在發給導師的開題報告中署名為“尚有才”,本是自嘲扯皮來的昵稱,在隨意命名保存后竟忘了改回來。導師在同門群里調侃中說:“尚有才,很謙虛,尚且有才”。然而他人所謂的“謙虛”,在我看來,更多是來自于內心的不自信。
? ? ? ? 盡管向來多愁善感,熱衷讀些詩詞歌賦,癡迷旅行,偶爾也寫些只言片語的句子,我卻從來沒有覺得頂多算得上自詡的文藝青年。相比閱歷豐富,文筆飛揚,真心熱愛讀書,填詞譜曲的大佬們,當然稱不上是一個文藝青年,文藝愛好者或者邊緣文藝青年或許更適合。
? ? ? ? 一周前參加了一場校外組織的讀詩會,因為向來想結實一些愛好相投的伙伴,分享自己的感悟,傾聽別人的故事。我帶著自己裝訂詩集過去,隨便找了兩首,相對于大家朗讀的知名作家詩歌,自然是不值一提。會間一名伙伴談了對我的兩首詩的意見,大致意思是認為兩首詩不夠深刻,內容淺顯,且語句不通,晦澀難懂。盡管其他的朋友群起而攻,我亦可以理解,只是每個人對詩的理解不同罷了。
? ? ? ? 這位朋友所理解的詩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內容要深刻,又不能過于晦澀。而我在寫的時候卻不曾考慮如何令人讀懂,如何深刻,盡是就當時的心境,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即可。說來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和同學的追捧,讓我有信心堅持寫下來,從初一那年,至今也有十三年了,然而年份并不能代表什么,我從來沒有學習過詩歌的寫作技巧,完全是憑自己的感覺,有了靈感就隨手寫下一段,這倒讓我在讀詩會上暴露“詩齡”贏得掌聲后倍感慚愧。
? ? ? ? 之所以自稱“邊緣文藝青年”,是由于自己讀書甚少,寫字丑,不會樂器,甚至審美觀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常常把自己的服裝搭配的不忍直視,我開始懷疑我大概是沒有文藝青年的天賦。
? ? ? ? 邊緣文藝青年更適合我,沒有光環,沒有壓力,就做想做的事,讀喜歡的書。聽著網易云音樂刷著評論;想起誰了就寫一首酸酸的小詩;周末的清晨背包出發去獨自旅行,帶上卡片相機琢磨怎么構圖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偶爾想虛榮一下就發個朋友圈,配上幾行抒情文字,管他那些紛紛擾擾,都隨著呼嘯的列車,拋去腦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