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的實在離北大太近,近期對話劇很感興趣,因此又去北大聽講座。一個小教室,來的人大概也就二三十個人吧。坐在第二排離邵澤輝很近,所以感覺真的很不錯。
主要講了以下三點:
- 為什么要創作
- 做什么
- 怎么做
總體感覺還是有所收獲,雖然邵澤輝講的時候不斷強調北大的人文氣息,批判中戲之類學校只注重技巧,忽視人文等。把北大抬得很高,讓我這個南大-浙大的人情何以堪。
演講結束后路上走,女友說他講述太以個人為中心,三句話總離不開自身的感受,相比前兩天聽的劉和平的講座,劉和平就不會在講述中融入太多個人想法,讓我思考了一下邵澤輝的講述方式,是的。她能找到每個講座者講述的優缺點,對事物的觀察分析思考可能比我更加有點道理。
為什么要寫作
- 糾結的心態是創作的源泉動力
- 創作需要內心有強大的寫的沖動和欲望,想努力去做好這個事
目前短暫對寫作有熱愛,但是我想講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只是模糊覺得能寫出優美的文字真美好,能反思我的人生可以讓平庸的現實不太一樣,但是我卻沒有一種強烈想要講述某個故事的沖動,如果找借口是因為我的現實太平庸了么,還是我就是不適合當一個作家,還是我對周圍發生的事情不太關注。我應該多在身邊發現一些素材,培養寫作的欲望。
做什么
- 要注重藝術美的表達和反應當時時代的變化
- 文化無法翻譯,真人表演,傳播性不強,地域性差別大,會難以理解
- 語言以外形體表達難以理解
- 美學上的自律性
- 對社會現實反思的他律性,對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時代的關系
- 文化創新傳承、獨立思考
他說現在社會發生巨大變大,只要看新聞,把這個故事寫出來就可以了。現在想想沒有那么簡單,你對一個事物觀察只是表面的,寫出那么表面淺層次的事物有何必要。
怎么做
- 了解觀眾喜歡什么
有個人問了一個問題說不是專門學藝術編導專業的,業余導戲劇的怎么和他們相比。我覺得邵澤輝說的還是有點道理的,他說你在學校里,周圍的人人文素養和興趣和你比較類似,基本在同一水平線,你可以通過詢問周圍人的興趣去盡量滿足他們的喜好去排演出一個大眾喜歡的戲劇。他舉了他導演加繆的戲劇作為例子。但是如果你踏入社會,大家喜歡不相同,思維方式差別很大。你會很難融入那個社會,因此你排演出什么的邏輯也會比較混亂。 - 去實踐
舉了若干例子陳述他的觀點。孟京輝在90年代創作先鋒戲劇,有新的藝術形式,被圈內人承認,后來變得商業化因為他有這個美學的基礎。但是國內美學現狀近20年沒有變化,國外就不斷前進。
女友問了個問題:創作時剛開始很有激情,但是做著做著沒有激情,怎么堅持。
- 對自己有自信。
- 堅持做可以做出很好的結果。
- 樹立一定的權威,太平等也是不好的。
他剛開始當導演時候會特意帶個眼睛、抽煙、穿的很邋遢。
回去路上,女友說她無論是寫作還是拍微電影,剛開始的時候很有想說的欲望,但是后來就難以堅持。我想了一下,我啥時候有強烈的說的欲望。對于編程這方面,完全扯不到完成的沖動。寫文就沒有寫過很長的文章,只有很長的吐槽。沒有作為一個核心區領導完成一個項目,寧愿跟著別人的節奏。比如尿液檢查的創業項目,我是那么不負責任,也因為一開始我就沒有把它當做一個喜歡想要去做的事情去做。畢業以后就拍拍走人,把爛攤子留在那里。
我可以說出什么很自豪的我努力去完成的事?對于攝影的愛好也是打打醬油飄過。看書也是看的不那么深。我所有做的事情更多就是靠我一個人獨自完成的,沒有團隊。
所有這些事情,都沒有開始,更別提有信心堅持自己可以做好。更別提有一種想要說的沖動。因此,我應該現在開始培養我的想說的沖動,最簡單的應該是從寫作開始。堅持寫作,描述某件事情。
對于三個問題,自我的反思。創作的原因是因為我想自我表達,我想通過描寫更加了解自我、反思社會,創造出美的作品;寫什么,寫自我的思考、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對社會的思考,對未來發展的展望;怎么做,從現在開始仔細觀察周邊事物,反思為什么會發生這樣事情的人的深沉思想原因、社會原因,每天堅持寫文,隨便寫什么,多看書,好好寫書評,不能那么粗略草草看過完全沒有印象。
提到的一些關鍵詞
- 北京青年戲劇節
- 早安 媽媽
- 空的空間
- 什么是戲劇
我可以選取任何一個空間,稱它為空的舞臺,一個人走過這個舞臺,就可以稱為戲劇
可以被人看就是戲劇 - 戲劇奧林匹克
-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 太陽弒
- 在變老之前遠去
- 馬華 新青年網站
- 邁向質樸戲劇
- 間諜的效果,把觀看者從故事中抽離出來,表演中進行事情
- 布萊希特 理論著作 木偶表演 人的控制
- 成為人物表演 斯坦尼
- 陳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