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喜歡這類人,因為,我家先生,曾經就是其中的一位。
想當年,作為一個“路怒”的他,為追上另一車主與其理論,將我們娘倆扔在停放馬路當間的車子里,這實在令我記憶深刻。先生平時為人謙和有禮,而一旦開上車,就像換了個人般,令我訝異之余,感覺害怕和擔心。
當然,我家先生生氣都是有理由的,是對方不遵守交規在先,可是,火氣有必要那么大嗎?好像在路上開車這一行為,將怒氣放大了,或者說,將平時無法抒發的情緒合理化了。
后來因公到歐洲出差,當地的人文素質確實令人高山仰止,尤其在橫穿馬路時,哪怕行人是紅燈,車是綠燈,仍經常碰到車主揮手示意讓行人先過。這等隨處可見的高尚待遇很快讓我從初始的誠惶誠恐過度到極為受用。怎奈,不久還是要回到現實中,在祖國的馬路上穿行于鋼鐵之軀橫行的野生從林之中,不由得感嘆,國人的膽大心細與在這公路上經常行走不無關系吧!
所以,竟因此略微理解了先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開車,須得是十二分的緊張吧,所以,哪怕一點點擾動,這繃的緊緊的弦也可能會控制不住的彈起。
不過,“路怒”的原因很多,表現也各不相同。這是個很復雜的社會現象,有更深刻的社會、文化原因。
好像還沒有人針對中國的“路怒”做一個全面的統計分析,我想這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也很有社會價值。
先生這些年的路怒癥和緩了許多,也許與年齡有關,也許與我的喋喋不休有關。希望中國的路怒越來越少,當然,更希望那些需要怒的路越來越有規則,越來越文明與理性。屆時,我等草民駕車時毋需怒,行走時不必恐,社會也會因此而更和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