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三十而已》熱播的時候,劇中的王燕妮讓我看到現(xiàn)在年輕人為生活不停奔波的境遇。
有人說三十歲是人生的分水嶺。到了三十歲,人生就該有模有樣,事業(yè)有成、家庭和睦、兒女雙全……。
王燕妮,從一個小縣城來到上海打拼,剛過三十歲,房子、車子、家庭都沒有。許多人不明白,在她的家鄉(xiāng),一切都是現(xiàn)成的:有自己買得起的房子、有清閑的工作、還能找個公務員的老公。
可她為什么要放棄安穩(wěn)的生活,一個人辛苦的到大城市打拼?
直到最近,我讀了韋娜老師的新書《我愛這星河滾燙的人間》,似乎有了答案。
韋娜是一個溫柔美麗的青年作家,插畫師。“慈懷訪談錄”的創(chuàng)建者。她來自甘肅的小城鎮(zhèn),從北京到上海,一直堅持自己的寫作夢想。而今30多歲的她,不但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寫作工作室,還出版《世界不曾虧欠每一個努力的人》等多部暢銷書,成了小有名氣的青年作家。
翻開她的新書《我愛這星河滾燙的人間》,清新的插畫配上暖心的文字,瞬間讓人浮躁的心沉靜下來。文中她用聊天似的敘述,分享自己和身邊朋友的故事。
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作者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她平靜而有分量地向我們傳遞出一種堅實的聲音,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在不斷選擇、堅持和折騰中度過的。
01關(guān)于選擇
有這樣一個關(guān)于玉米田的故事。“一大片玉米田中,我們只能從中間的那條小路單向通過,卻要選出最大的玉米。
人生似乎就是這樣一個處境。每看到一個玉米,你都要斟酌,這個怎么樣,會不會是最大的,前面會有更好的嗎?你無法預料前面是不是有更好更適合的,但你還是要選擇。
最終到手的,多半不是最大最好的玉米,只是在最好時機出現(xiàn)的中上之選。謹小慎微之人在前半條路就會確定目標,到后半條路只能看著更大的玉米嘆息;而自負的人卻會看遍一路風景,直至道路將窮,才手忙腳亂地胡亂選一個,之后又后悔沒有掰下中途所遇見的那一穗;只有懂得珍惜的人,在經(jīng)過途中細細觀察,細細比較,才采下自己最滿意的玉米,哪怕前面還會有更好的,他不遺憾:“我找到的也許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我最滿意的。”
且行且珍惜,也只有這種人,才能體會到生命的圓滿與美麗,才能讓心境始終平和歡喜。
韋娜在書中說:選擇一份工作和選擇一個愛人,同樣重要。
剛從大學畢業(yè)的年輕人,對于找一份什么樣的工作,大多數(shù)是迷茫的。因為他們根本分不清是欲望,還是本能的需求,只有不斷地去更換工作,來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
所以,作者在書中給到我們建議,先問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在意什么,再去行動。
02關(guān)于堅持
韋娜的夢想是寫作,在這條路上她一直追求夢想,從意林到慈懷讀書,從北京到上海,她沒有放棄過,就算為人妻、為人母,她也堅持寫作。
書中,作者講到自己在一個下雪天,突然接到了公司的任務,要到一個偏遠的城市講課。然而她卻錯過公司為她買的早班飛機票,正當焦慮著急時,又接到了媽媽的電話,說爸爸生病住院了,希望她回家一趟。
一邊是公司安排的工作,一邊是焦急等她回去的母親,這讓韋娜陷入兩難的境地。她安撫住母親,于是重新買了下一航班的飛機票,趕往上課的那個城市。講完課之后,又馬不停蹄地從那邊趕往山東去看望父母。
她說,“雖然順利完成了幾件事,我當時卻痛哭流涕。因為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人的無能為力,一個人能決定的事情是很少的。”孤獨無援的女孩,只有用淚告訴自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人一旦選擇了,就要堅持到底。
03年輕就該去折騰
作者談到自己的遺憾,就是在剛畢業(yè)那幾年,沒有多換幾份工作,多去體驗,然后做出選擇,看看自己更適合什么樣的工作。
看到這里我也有同樣的遺憾,因為我從來沒有嘗試過換工作,就像作者的朋友一樣,雖然抱怨自己的工作沒前途,但當讓你丟掉自己穩(wěn)定工作的時候,卻又不敢。
雖然安穩(wěn)很重要,但這世界并不存在絕對的安穩(wěn)。大多數(shù)工作都是充滿風險與挑戰(zhàn)的。如果人在年輕時,無法鼓足勇氣去嘗試,中年以后,機會更少。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試錯成本會越來越高。
所以,在我們年輕的時候,一定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要么選擇穩(wěn)定,要么選擇折騰,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不然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為此而遺憾。
人生的路上,不必執(zhí)著于時刻前進,偶爾慢或退,也有風景可戀,也有美好可期。你會在自己不知道的某一刻,成為更強大、更有力量的你。要學會為這一刻做好準備。
這是一本關(guān)于情感、職場、經(jīng)歷和個人成長的書,讀懂之后會少走一些彎路,活的更清醒一些,對于年輕讀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