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顆朱砂痣。那或許是向往的職業,想去的地方,想在一起的人。
每到一個時間節點,比如,生日,比如,新年。比如,受刺激的時候,失眠的時候,意識清醒的時候,它就像一個攪拌器,不停地在內心里,攪啊攪,攪得心神不寧,辛辣無比,痛苦不堪。
這種痛苦出現的頻率和年齡成反比,越年少越無畏,越年長越多牽絆。在痛苦的周而復始中,我們依然遵循著原有的生活,這種生活里,平淡占據多數,也會有幸福,有感動,有掌聲,有淚水。我們或許就安慰自己,這樣的生活挺好的,還有很多人羨慕呢,不該珍惜么。
一不下心,我們就把自己的生命開關交給了七姑八婆,同事和環境。我們只能無奈地吐槽——生活改變了我們的模樣。一不留神,我們就走進了一種死循環,表面風平浪靜,安逸清閑,實則磨損心力,疲憊不堪。更恐怖的是,可能一輩子就這樣了。
其實,如果沒有覺醒,一輩子麻木的生活也是一種幸福,快樂的豬總歸是快樂的,而哲學家又不是人人能當的。當心靈布滿塵土的時候,你還記得它最初的樣子么。
還記得有一次,在出租車里,聽到的一則信息,當時內心熱血沸騰的樣子,躍躍欲試的心情,卻終歸只成為臆想。
日子不緊不慢地向前,人的主觀臆斷決定著時間的感知,快了,還是慢了。總有人能夠跳出生活的死循環,去追尋自己的內心。曾經以為20歲就可以獨立無依,未曾想,快奔三時依舊捉襟見肘。不敢想,而立不惑之年的光景。如果能夠無愧于心,便是此生修得圓滿了。
我一直感動于人們的成長與蛻變,我也一直試圖去觀察,去發現,究竟是什么,讓人們終于去邁出那想了無數次的一步,盡管它與想象的有差異。邁出的那一步,只是起點,要想真的蛻變,努力與運氣,一樣都不能少。
我無比欽佩那些能夠勇敢做出改變,并且能夠穩穩地走下去的人們,每當此時,他們就會告訴你,你也可以。大概在他們改變之前,也有許多人告訴他們這句話。這句話像是接力棒,由已經改變的人們傳向渴望改變的人們。
我也無比尊敬那些在平淡的日子里始終堅守著一份執念的人們,他們不為環境所動,他們甚至能夠改變環境,即便他們已經為人父母,即便已過不惑之年。
在我的心里,上面的兩種人都是生活的勇者,不論上帝給他們的是一副怎樣的牌,他們都在盡力地去贏自己。
我希望,我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即便我們沒有交集,但是我知道了這個世界上同類的存在,就莫名多了力量,多了希望。
采銅說,兩難困境的原因,在于,他們想得過于極端,其實在兩極化之間有著許多的路,只是麻痹痛苦的人們,常常自我限制。終究是思維方式出了問題,要么一分為二的武斷,要么用靜止的觀點去看問題。去找到影響思考的“隱含假設”,那多半經不起推敲,那多半是偏見。
浪矢老爺爺說,問問題的人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來問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其實,每個人自己心里都有答案,只是,有人在做,有人在想。
詩與遠方,不要全部過成了“茍且”就好。
詩與遠方,只是想想的話,只能叫做“茍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