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五,又可以回家和孩子們團聚了,我也像學生一樣,盼望著每周五的到來,雖然回家的路程并不簡單------先步行3里地到東海子路口(時間20分鐘),然后等3路公交車(公交車時間不定,等待時間看運氣,運氣好,幾分鐘,運氣不好,半個小時),然后在常馬莊下車繼續等車(等車時間如3路車,看運氣),然后再在魏縣下車繼續等車(等車時間如上,看運氣),乘坐上魏縣到臨漳的車就算是完成了一多半路程,在臨漳下車后再等回家的車,就算是完成了全部轉車,這個過程大約3個小時。一段步行,三次轉車,四段車程,連接著家與學校。
每當跟別人說起我的每周需要走的路程時,他們總是驚訝地看著我說,這么麻煩,你怎么堅持過來的啊。我想大概就是,家里有我牽掛的人,學校有我人生的價值,兩者都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而這段路程連接了它們。雖然這段路程有點復雜,有點遠,但走在這段路上也另有一番樂趣。
步行的路上,有時會遇到學生或是學生家長,拉會兒家常,打個招呼,他們的熱情稀釋著我這個“外地”老師的孤獨;有時會遇到學校里的老師,這時就幸運了,可以不用走路到學校了;有時學校的老師會直接把我送到乘車比較方便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坐在車上聊學生、聊家庭甚至聊八卦;有時會遇到賣饅頭的、賣燒餅的等,那就省了出校門再去買的時間了……3里地,連接著學校與公交車。
等公交車的過程,會遇到路過的司機詢問是否同路,在經過10元、8元、5元、成交的討價還價后,順利坐上,就節省了很多時間。當然也會遇到談不妥的時候,司機揚長而去,我繼續等公交。等公交車的過程,當然也會遇到一同等公交車的人,有的去邯鄲,有的去大名,有的去石家莊,還有的去北京。他們或是大包小裹,或是輕裝上陣。遇到經常坐車的人,他會告訴你坐車的小技巧,甚至幾點幾分會有什么車,都一一道來。
常馬莊路口,是一個重要的交通路口,這里是大名與魏縣的交界處。到這里的公交車都要停一下,接受在這里等候的監督人員的檢查,具體他們檢查或是交接什么,我也不清楚,只知道,無論有人沒人上車,公交車都要在這里停一下。這里有一家賣芝麻燒餅的,我每次經過都要買上幾塊錢的。芝麻燒餅應該算是大名的特產吧,其實我至今也不知道它具體叫什么名字,因為燒餅上沾滿了芝麻,姑且就叫它芝麻燒餅吧。芝麻燒餅,是在一個圓形的煤爐或是炭爐里慢慢烤出來的,剛烤出來的燒餅,特別脆,嚼起來特別香,芝麻的香味與麥子面的香氣再加上各種調料混合在一起,真的是讓人直想卡茲卡茲的咬下去。放了幾天的芝麻燒餅,會因為潮氣變得不再脆脆的,但是吃起來會另有一番風味。芝麻燒餅這時候會變得比較有嚼勁,撕一塊下來,放在嘴里,牙齒細細地咀嚼,香味卻更加香濃。我常常買上幾個當零食,不時地撕一塊,嚼嚼,有時候會嚼起來就停不下來,直到把整個吃完。
去魏縣的路上會經過著名的“孔融讓梨”園,孔融讓梨的故事在這里深入人心,也影響著我們這些從這里經過的人。每次有人說,我要在孔融讓梨那下車,總是會有人說起這個古老的故事,發出意味深長的氣息。“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兒子每次背到此處時,孔融讓梨園的孔融的雕像就會浮現在我的眼前,也希望兒子能夠受孔融的影響越來越懂事,少和妹妹爭搶玩具。
魏縣到臨漳的車上,是這幾段路程中時間最長的,通常情況下,會坐滿人,這其中有很多在魏縣、大名上學的學生。看著他們年青有朝氣的面孔,覺得賞心悅目、美好有希望,但也感嘆時間匆匆。想想當初自己在外地求學,穿梭于各大汽車、火車之上,不知道那些年長的人是否也會有如此感受。如今,我已成為老師,教書育人,希望自己隨著時間增長的不只是年齡,還有見識、眼界和胸懷。
來到臨漳,因為正好也是學生放假的時間,所以回家的車通常是擠滿了人。司機和售票員總是嫌人少,不斷喊著再往里走走,就這一個了。如果再來人,就會說,人家都來了,再擠一擠就走了。直到車上再擠也擠不下的時候,車子才緩慢的啟動。站在車上,手里的東西必須得找個安全的地方,要不然會被擠變形甚至擠掉的。因為回家心切,所以我也就不管多擠,都要試試能不能上車。經過十幾分鐘的路程,終于到家了。
孩子們每次在我回去的時候,很是興奮,爭著要抱抱,一路上的勞累也就一掃而光。無論步行還是轉車,雖然其中有不易,但是我會懷著感恩之心,好好地欣賞這一路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