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年只有兩個月

是的,我的2016年只有兩個月

2016年,我的前十個月是在自我滿足地渾渾噩噩中度過的。

每天上班,審批流程,組織推進,按部就班。

每天下班,回家做飯,看看公號,看看小說。

偶爾,也會做做Keep。

偶爾,參加參加人力資源圈的活動。

甚至,我還偶爾做做模型美其名曰找到愛好。

我以為聽聽東西算是學習了,

我以為每天處理流程各處救火就算是努力工作了。

我以為每天做飯間或打掃就算是為家庭做貢獻了。


我認為自己到家后感覺很疲倦,算是累了,

我認為我盡力去照顧方方面面,算是成熟的,

我以為帶給別人新鮮感給自己滿足官,算是有趣的。


我認為我的成長就像打怪升級,

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是階梯式跨越。


但是親人、朋友、同行,

身邊各種正面和負面的例子與信息,

就像是勁爆新聞一樣在9-10月份回蕩在我身邊。

或許一直存在,

但是我在9-10月兩個月才有意識到。


我就是個懶蟲。


我的2016年的前10個月乏善可稱,

這就是我32歲?

被動式的生活去主動自嗨就是我的快樂?


于是我的2016年從10月底開始。



為了更好提升專業能力,

我用輸出整理自己,

也用輸出檢驗輸入,

更用輸出傳播信念,

我用有道云開始寫下培訓管理系列心得,

我用多種平臺對外發布。

我的微信公眾號日更35天后開通原創,37天開通贊賞,目前199粉;

我的今日頭條號日更40天,目前224粉,累計閱讀9900+;

我的百度百家號日更12天后,發文權限從1篇提升到3篇;

我的脈脈專欄發布文章50篇,每篇都會有贊產生;

我的拉勾言職僅有的兩篇文章(不能發布只能回答),到現在每天有贊;

我的簡書公布文章52篇,被收入簡書專題《今日看點》6篇,累計文字11萬。

此外,我還開通了分答。

我的文章目前已經有一家雜志約稿,兩個公眾號轉載。


一切也許并不炫目,但是這是我的起點。


加入貓群時的自我介紹


為了更好增長職業積累,

我選擇去夯實項目深挖,

因為我和多數同行不同,

別人都是長時間“課程”、“項目”成熟后才到“體系”

我是前兩者涉獵后從“體系”走向成熟

我要繼續加深基礎,才能更好做“體系”。

慎重選擇之后,

已經有多家非常優秀的企業伸出了橄欖枝,

我選擇了最能深挖“項目”又能結合“體系”的,

期待貢獻價值與學習提升同步并行。



為了更好的增長眼界,

我最近聽了5期以上演講論壇,

我在精選后的12個HR群積極溝通,

我參加了多場個人成長活動,

我加入了2個社群,“貓的剽悍江湖第三期”、“BetterMe北京分舵”,

我恢復了1個社群的活躍,“69微信群”。

越來越多老朋友恢復鏈接,

越來越多新朋友建立關系,

我線下見了諸多大咖,

我甚至有機會參觀了羅輯思維辦公室。


他們的交流拓展我的思維,

他們的成長啟發我的堅持。

不再是“一個人快,一群人遠”,

而是“一個人快,一群人又快又遠”。



為了更好的健康活力,

我改善了伙食結構,

增加了活動強度。

多肉多菜多粗糧

少油少鹽少精糧,

不趕時間就走路,

每天出汗是基礎。

于是我從夏天的78公斤

變成了現在的71公斤。


為了更好改變自己的外在環境,

促進內在提升,

我開始向諸多型男伙伴學習

平安夜第一次嘗試做發型。

還在羞澀

但終究是遇上不一樣的自己。



兩個月前,

我還怕成長之后會過于忙碌造成疲倦。

但現在

我偶爾有內容進入時稍微忙亂外,

很快就進入節奏

日均睡眠時間從8小時減少到5小時

精力反而更加飽滿了


人,

要用成長和成就來滿足自己。



謝謝這兩個月,

讓我的2016沒有荒度。



2016年12月31日

北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