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終身學習的時代,如何有效學習與堅持學習一樣重要。我們自己所習得的學習技巧,可能都不再適應當下的處境,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時間極度碎片化的時代,如何系統化學習,成為每個人必須解決的問題。
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烏爾里希?伯澤爾,他在童年的時候因為成績差,反復留級,老師甚至讓他接受殘障兒童特殊教育。后來經過一系列的訓練和努力,終于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最終考上了一所常春藤大學。如今他還是美國國家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專注于學習能力方面的研究,用研究成果出版了《有效學習》這本書。
通過本書的閱讀,我們可以掌握學習的系統過程:它包括六個步驟:尋找意義和價值,增強動力→設定具體的學習目標→通過練習提升技能→付諸實踐→通過提出假設&知識圖譜來構建知識體系→時刻反思來確定自己是否正在進行有效學習,下面談談自己的收獲。
一、價值和意義是我們學習的強大動力
動機是掌握任何一項技能的第一步,而尋找事物的價值和意義是學習的最強動力,
我們樂于學習某種專業技能,是出于價值感帶來的強大動力。
價值和意義不會自動找上門來,而是需要我們積極主動地去發現,人們最終需要的是自己獨自發掘到的意義。以統計學為例,數據分析毫無疑問是非常強大的工具,然而我們不會天生喜歡統計學,如何發現統計學的價值?通過描述自身與統計學之間的聯系,解釋統計學對我們將來職業、愛好、家庭的意義,會極大地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盡管我們知道意義至關重要,但不能忘記,屬于一個人自己的意義就像一條河流,力量宏大,曲折蜿蜒,卻始終朝著自己那唯一的方向流淌。
職業微調是一個發現事物意義的好方法。職業微調就是從每個人對工作的看法開始,想辦法讓你的工作變得更有意義。一位教師一直有個秘密愿望,他希望成為一個搖滾明星,采納職業微調以后,他開始在教學中運用一些類似滾石樂隊的表演內容,有時候,他甚至模仿歌星在桌子上跳舞,這激發了他的熱情。
如果我們希望提升學習動力,那么也需要進行類似的調整,可稱之為“學習微調”,即我們要在學習內容和我們自己之間建立更強的關聯性。我們首先要明確學習某項內容的長遠意義,并借此激發學習的動力。
學習微調是針對所學習的專業技能,深入挖掘其長遠意義的有效途徑。在實踐中,就是要問問自己:學這個專業知識對我有什么價值?如何讓所學的知識與我緊密相關?在實際生活當中,如何使用該專業知識?
發現事物的 “意義”才能帶來個人內在驅動力,而意義一旦被人們發現,那么它就會變成一種非常隱秘的動機。
二、循序漸進的學習技巧
學習就是一項知識管理的活動,它包括設定學習目標、掌握基本技巧和掌握專業技能,同時,做好情緒管理也很重要。
1.每個人都需要有目標導向的學習方法
我們需要在每一步都設定不同的焦點,把學習目標設定得略微超越我們現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在學習上,我們總需要比以前更加努力那么一點點,我們最佳的學習空間,就是在剛剛超出我們知識和技能范圍的邊緣位置,這也是所謂的“學習區”。
2.用元認知進行有效學習
精通某一專業領域不僅在于了解其知識構成和一些具體事實情況的匯總,而且意味著要養成有關這一專業的思維技巧。
能夠高效學習的人,都是經常在頭腦里問問題的人。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在頭腦中問自己:為什么是這樣的?這個事情是如何與其他概念相聯系的?
元認知,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關于思考的思考,它讓我們更清楚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理解事物的。
元認知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元認知的規劃部分,即我怎么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我的目標是什么?我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識嗎?第二部分是元認知的監控部分,即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學習這個概念嗎?我取得進步了嗎?為什么我要做正在做的這件事情呢?
我們可以把元認知具體化成幾個引導我們思考的問題:我怎么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內容?我對哪些地方還迷惑不解?我有沒有辦法衡量一下自己的理解程度?這類引導性問題的作用非常強大。對于學習活動來講,元認知通常比天生的聰明重要得多。
3.情緒是學習新技能的基礎
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方向表明,情緒體驗構成了我們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基礎。
在學習活動和思維活動方面,情緒充當了我們的第一道防線,情緒就像門衛一樣,會告訴我們是否應該啟動后續的分析推理工作。
如果我們對一項活動有成功的期望,我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從事這一活動。
三、掌握專業技能需要有效的反饋
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學習了十年英語的人,還是無法用英語和外國友人流暢的溝通,一個打了多年籃球的人,依然是個業余選手。
其實,單純的反復練習是無效的,因為這種練習既沒有專門針對學習內容的監控活動,也沒有針對性的糾錯活動。
專業技能的提高都是從反饋意見開始的。監控的好處之一在于,它讓我們非常警醒。當我們記錄自己的表現時,就會更關注如何改進。實際上,人們在很多時候并沒有關注過自己的表現。
反饋讓我們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對了、哪些地方做錯了。即使簡單地記錄一下自己練習的情況,也會提升學習和訓練的效果。這樣看起來,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學習日記、訓練錄像有一定的作用了。
另外,即使進行監控,我們也很難發現自己的所有錯誤。我們需要一個旁觀者對我們進行有針對性的糾錯,并給出來自外部的評價反饋。
有效的反饋具有指導作用。比如,你嘗試回想西班牙語“公雞”這個詞匯,你以為是pollo,一個比較差的反饋意見就是直接告訴你答案:“你說錯了,正確答案是gallo?!被蛘卟唤o你反饋意見,只是說“請繼續下一題”。
最好的反饋意見是,逐步推進、適當穿插一些交互指導。上面這個例子最有效的反饋是,指出回答錯誤,然后給出一點點提示:“西班牙語公雞的正確拼寫是以字母g開頭的?!比绻€是不能回答正確,那么再多給一點提示:“想象一下ga后面是什么?”直到拼寫出整個單詞gallo。
為了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我們需要理解自己為什么會犯錯、錯在哪里,需要獲得針對自己思考過程的反饋意見。因為我們學習專業技能、深入理解專業知識的目的,就是要在一個新的場景下,能夠采用一種新的推理模式,并形成一種新的理解。
四、知識拓展的三種方法
判斷一個學習者水平如何,就是要看他是否主動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是否有新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并始終保持創造性,才能保證知識的精進。
有助于知識拓展的三種方法
1.即興演奏是一種有效運用專業技能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提升專業水平,促使人們在這個領域里更深入地鉆研。即興演奏可以幫助我們掌握知識的精髓,建立認知的內在聯系。
2.另一個辦法就是問“為什么”。
“為什么”的問題會促使我們思考自己的思維過程,它推動我們想清楚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識,鼓勵我們更詳細地理解一個具體的題目。
“豐田五問法”就是解決問題的實證,一條生產線上的機器總是停轉,停轉的原因都是因為保險絲燒斷了。每次雖然及時更換保險絲,但用不了多久又會被燒斷,嚴重影響了整條生產線的效率,也就是說,更換保險絲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于是,你可以進行了以下的問答:
一問:“為什么機器停了?” 答:“因為超過了負荷,保險絲就斷了。”
二問:“為什么超負荷呢?” 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br>
三問:“為什么潤滑不夠?” 答:“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來?!?br>
四問:“為什么吸不上油來?” 答:“因為油泵軸磨損、松動了。”
五問:“為什么磨損了呢?” 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等雜質?!?/p>
經過連續多次不斷地追問“為什么”,我們才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3.辯論也是一種知識拓展的方式
辯論是某一個領域內知識的自由發揮,當你調動所有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時,我們實際上是在提升自己在這個知識領域的認識水平。這會促使人們主動發現這個領域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引導人們反復思考這些知識和聯系,提高了人們的專業水平。
辯論也為我們運用專業技能提供了一種新途徑,因為辯論會強迫我們進行因果論證,促使我們進行邏輯思考,這種思考正是學習活動的核心。
五、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法論
我們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斯坦福大學喬治·波利亞提出解決問題的一套系統方法,即波利亞系統方法論。該方法共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理解階段。
在這個階段,人們需要觀察和發現問題的核心概念和性質。你一定要真正理解你的問題——未知的問題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數據?
第二階段:規劃階段。
在這個階段,人們需要規劃出如何解決問題,發現已有數據與未知問題的關聯。
第三階段:計劃實施階段。
這是一個執行和驗證的過程,看看你能否證明你的想法。
第四階段:回顧階段,或者稱為“從解決方案中學習”的階段。
通過觀察解決問題的結果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人們可以夯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波利亞解決問題的方法適用各種領域,而且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有著驚人的效果。
比如《紐約時報》健康類作家帕克-波普,采用設計思維解決自己的減肥問題,并且成功減掉了11千克。
首先,理解減肥問題本身(第一階段)。這個階段要找到問題的核心原因,可以采用“五問法”來達到這個目的。帕克-波普認為,她的肥胖問題主要在于社交、睡眠和飲食問題。
其次,針對這些具體問題,帕克-波普規劃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第二、三階段)。
她減少谷物食物的攝入,使下午時段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劇減;還有意識地增加睡眠時間;對朋友來往進行了有意識的調整。
最后,帕克-波普給報紙寫了一篇分享她減肥經驗的文章(第四階段)。
當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時,不妨試試波利亞系統方法論。
六、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
知識的學習是一個永恒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回顧與反思,這是一種思維習慣,也是掌握專業技能的有效方法。
反思的最大敵人是過度自信。過度自信不單單是影響監控學習進度或者元認知方面的問題,而是停止了努力思考、停止了反省,不再努力把學習內容轉化為自身的習慣。正是基于這樣的問題,我們更需要對所掌握知識進行回顧反思。
反思不僅僅可以解決過度自信的問題,也可以讓我們更加深思熟慮。
在學習某一專業技能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問問自己:什么內容讓人感到困惑?什么內容沒有解釋清楚?我怎么知道自己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
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呢?有以下三個方法:
1.學習活動的反思,需要來自外部的檢驗。畢竟人們都容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比如要善于借助同伴、同事的評估,這對我們的專業能力提高非常有幫助。
例如:在公司中,樂于接受同事對自己做出的項目提出批評的意見,其實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檢驗和提升的方式,我們能從他人的意見中看到自己思維中存在的不足。
2.自測是另一種評估方法,它能清楚的讓我們知道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心理學家也在不厭其煩地提醒學生要自我檢驗,多做課后練習,而實踐也證明自我測試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式。
3.記日記(記錄)也有助于反思、深入思考,也是一種改善學習的有效方式。
把日記當作學習日志,可以記錄你在學習中好與不好的一面,比如你可以寫“聽眾告訴我演講中不要過多的重復,要重點突出一些”,這些都有助于反思并進一步提醒自己,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一個過程、一種方法、一套理解事物的體系,學習活動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規劃,需要實踐,需要反思,愿我們都能掌握高效學習的方法,做一個終身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