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1:
針對最近的爆款文《就算老公一毛錢股份都沒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
用不超過三句話,說說要不要抓熱點,怎么抓?
舉例:如果影視娛樂類公眾號,這個熱點不是很有抓的必要。這個熱點在新媒體文案圈傳的還挺火,但至少在我的朋友圈沒有現象刷屏。我覺得還不是一個很熱的大眾選題。如果要抓,會考慮推薦商業合伙人類電影,如《沒看過這幾部電影,你還想創業?小心被坑慘》
作業2:
用三句話,給你的或者你想做的公眾號定位
注意,你想做什么公眾號沒人在乎,你能滿足用戶哪些沒被滿足的需求是關鍵
舉例:現在吐槽或者推薦電影電視的公眾號泛濫:,所以要做大很難,關鍵是找準自己的小眾用戶群。譬如有專門用圖解的方式說劇情的“電影圖解師”。有專門推薦港劇、日劇或美劇的,有自己的核心粉絲群。掌握了1000個關鍵粉好過上萬的僵尸粉。個人認為可以從心理學或者職場角度,去解讀電影,形成專題系列。因為用戶對和自己有關的點都會更感興趣。如“跟著電影學撩妹”“不能說的職場潛規則,被這部電影拍出來了”等等可以對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可以帶來一些啟發
作業3:
有公眾號的同學,分析最近1-3月(或者最近十篇文章),
找出閱讀量最好的5篇,或者最差的5篇文章,畫成表格,試著找出一些洞察
2017年1月12日——2017年2月27日頭條《這個薦人》閱讀量前6文章數據
文章閱讀量較高的幾個關鍵點:
抓熱點 ? ? 有爭議 ? ?有懸念 ? 有情緒 ? ?有新的角度
1.熱點抓的及時很關鍵,像閱讀量第一的那篇,剛好在《朗讀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正在熱播的這個時候發的,在標題上把兩者結合。第二的也是在《孤芳不自賞》頗受爭議的時候寫的
2、有爭議。第二篇,當時《孤芳》因為摳圖演員替身等遭非議。文章推出后自己都沒有互動過,下面演員的愛豆和網友的互掐互嗆很厲害,互相攻擊對方的觀點。對文章本身也有爭議,有人認為是片正面肯定的文章,也有網友說小編是高級黑。總之解讀各一。
3、有懸念。第四篇標題沒有指出楚留香最愛的是誰,而經典電影電視或者里面的人物容易激發用戶的好奇心,正是抓住了這一點,給大家留下一個懸念,讓大家來點。
4、有情緒,7080后很多都是從小看港劇長大的。第三篇,也是利用很多港劇迷對經典港劇的那份集體的懷舊心理。加上剛好有消息今年TVB50周年,很多經典港劇要翻拍的。于是出了這片文章
5、有角度,這些都是原創文章,都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不是人云亦云。在一大波追熱點的文章中,試著從目前沒有的角度,找到一些契合點,輸出你的觀點,這太重要了。
6、還補充一點,就是文章內容和標題都是很口語化,接地氣的,結合當下網絡熱語,用一些詼諧吐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容易被接受
2017年1月12日——2017年2月27日頭條《這個薦人》閱讀量后6文章數據
這些各種指標很低的文章中都能看出不同的問題:
1、有些東西不能碰。第一篇0閱讀的是因為一張照片違規,所以一個推薦也沒有
2、跟熱點太慢了或者完全沒有熱點的情況下出的。如篇2、5、6
3、沒有引起觀眾的共鳴。像篇3《遇見愛情的利先生》劇情很渣,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你硬要說好看,就沒人搭理你了。還不如你一起和大家歡樂吐槽
4、不知所云。篇4的標題用了疑問句式。你自己都對寫的東西不確定、模棱兩可的情況下,一點情緒都沒有,誰還有興趣?還不如說“這個高分綜藝埋沒在一堆垃圾節目中,我為此憤憤不平”反而能激起大家對當下綜藝浮華背后的反思
以上是自己在課程之后對自媒體運營抓熱點和定位的理解,大家一起來探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