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也借用一個書名:這世界總會有人偷偷愛著你 看起來有點雞湯,其實我在瞎扯了
也許你現在仍然是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呆。然而你卻能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呆。很多人離開另外一個人,就沒有自己。而你卻一個人,度過了所有。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這段話也是我之前在劉同的作品《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中讀到的,因為喜歡
不知道具體是從什么時候、以怎么的情形下開始的,我開始有一點喜歡看一些亂七八糟的書。初中正直青春期,有接觸到作家饒雪漫女士的作品,在她的書中,說起青春,想到的字眼總是傷感、疼痛的,而恰巧,那個年代、那個年紀的我們,總是想表現給別人 自己是個感性,柔弱的女孩子,所以,書中的故事遍與我一拍即合,喜歡得恨不得鉆進去。
饒雪漫女士是我喜歡過的第一位作家,隨著年齡成長,課余時間、假期生活中我也陸陸續續讀過一些書,在這之中,我對于三毛的書,記憶是最深的。或許是因為讀完不久,但我想,更多的可能是被自己的興趣所在抓住了吧。三毛說,“心諾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這句話第一次讀就狠狠地印進了我的腦子里。就是這樣,心有所屬是重要的,三毛喜歡冒險、喜歡闖蕩,但絕對不能說是流浪,因為書中她有一位無論做什么、怎么樣都會陪伴在身邊先生,與荷西童話般的愛情,走到哪里,都算是極其美麗的。
我看書的時候,有時候會腦洞很大,愛幻想,喜歡亂七八糟的思考人生。所以今天,因為沒課,窩在床上,戴著耳機,就寫下了這段文字。在這段文字里,我想講一講我在某一個時間點的想法。20歲努力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提著燈前尋著、行著。
回憶。在我過往的多半段青春里有無憂無慮、舒適滿足,美好的記憶,也有落寞、困惑、消極厭世的頭痛感。
――――以下
今天晚上睡不著,就突然想到這樣一個問題:人究竟是內向型的還是開朗一點更好?我想多數人會更加喜歡熱情開朗的人。如果將來有一天,人類因為人格而突發戰爭,這兩種人最后活下來的最多的,一定是開朗的人,內向的人只會被自己遇到問題時一次次的猶豫不決,或者在不合理的事情中拒絕去爭辯,忍氣吞聲,活活氣死。如果任何人看到了這段話,先不去推翻,因為這段天馬行空的文字僅僅是來自一個我沒有進行任何分析思考只通過潛意識得到的觀點。
我對自己的定義有點模糊,不知道自己的哪一種性格更多一點,(但性情我是抑抑郁質多一點的人,在生活中我一直有意的遮掩,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有點心累我暫且不說)家里人和部分沒有深度接觸的人都說我內向,但說我過分活潑的人也不在少數,從小到大性格變了很多,但是我認為是越變越差了,所以且不說是什么個具體性格,我和自己過不去,夜深了的時候使勁去思考這個問題。我知道那些認為我內向的人的感受,就是真正的從來沒見過 所謂的 另一面 原因未知,我很煩惱,是真的未知還是逃避?
在我們生活中,家長們都會有意識的培養讓孩子更活潑,多說話,多交流,甚至一些家長會給孩子報口才班情商班,讓孩子出口成章,在人群中做中心點,這樣才會討人喜歡,受人重視,所以啊,這不就是要開朗嗎
再說我們畢業寫簡歷的時候,不都是會把自己開朗熱情幽默的性格,自來熟愛交朋友有親和力的人格寫上去嗎,很少甚至根本不會有人 寫你性格內向不愿意表達想法宅認生當成優點一一列舉吧,反而一些內向的人都會揚長避短,精心的向自己的優點進攻從而隱藏好自己短板,閉口不談。
這樣的想法在我心中埋得很深,常常被我溫習也算是根深蒂固的了,大學后曾經有一次由于個人原因也悄悄的去找了心理輔導老師,我記得老師不經意間有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概是她說外向的人是有很多優點和閃光的地方能讓人接觸后快速發現,但是現在的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情感滲透是一個持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內向的人的優點才會慢慢展現出來,對于維持人際關系這點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并不需要你去做什么,時間就是良藥。反而外向的人在起初就給人非常好的印象,就算他后來沒有什么特別不好的東西出來,別人也會疲勞掉。就好比一個人的起點太高,別人對他的期望就越高,以至于做的再好也是理所應當的。所以老師認為,不要覺得自己的東西一眼望不到好處,就是不好的。
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喜歡可以和自己互補的東西,這也就是許多情侶夫妻性情相差很大的原因吧,所以 我希望包括我在內的那些不認同自己的人,多去接納自己,享受所擁有的,人無完人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