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兩天家塾班的家塾班收獲是什么?通過老師的解決的幾個問題的方法,看見了什么規律?和自己的解決方法有什么不同?提升點是什么?
在家塾班做觀察員已經有兩個月,因為小雨的原因,我總是緊繃著,心不能靜下來,總怕他捅婁子,犯錯。這感覺是自他三歲以后開始和他人交往后開始的,我沒有意識到給予孩子引導,我給予他的是過多的是批評指責,孩子沒有學到沒有正確的與人交往的方法。
? 近期隨著孩子的成長,我的內心才靜下來,不去逃避,也不把過多的目光關注于小雨身上,之前為此常常忘記自己的身份角色。
自上周五開完教研會議后,提前明確自己的工作內容,我有目的的去觀察孩子的行為,去思考,感受孩子此刻的心情,記錄下來。
自己最需要提升點:
一是愛與包容心。當孩子出現需要提升的點時,假如問題的強度超過我能承受的限度,我第一時間內心還是有情緒的。當情緒在的時候就沒有同理心,包容心,感受不到對方。我急切的希望通過一次談話就能有所改觀。我用焦慮、恐懼,有所好要的聲音表達的滋養的話術,孩子是不信任的,也不愿意聽。
二 我對孩子的愛的滋養不夠。說教的成分有時是大于百分之五。隨時滋養,持續跟進滋養要成為常態。
三 自己需要提升梳理的能力,自己腦子里的很多思考是混亂的,沒有次序。有的點自己的思考還沒有進入解決問題階段,就已擱置一邊,處于未完成、需改進狀態,今后要及時梳理和思考。
在家塾班我們的孩子可以收獲到什么?
通過觀察孩子的收獲有以下幾點
一是獲得滿足和尊重。
二是獲得愛 、包容與理解、價值感。
三是開始有所敬畏。
四開始思考。
五耳濡目染,獲得正知。
六 內化正知,自己去做到。
七學會做人 學會學習 獲得能力
八 未來和夢想
作為教育者,我們在干什么?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所達到的終點是什么?
在家塾班,孩子能感受愛、尊重與滿足與價值感,未來孩子有能力去感受他人,包容理解他人愛他人,回報于社會國家。
孩子體驗到有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是再多物質滿足不了的。愿意回到自己身上下功夫,對自己負責,堅定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們家塾班在干什么?
我們在家塾班學習如何做人,如何更好的生活,把正知和愛帶回到家和經過的每一地方,融入自己的生活。
也只有這種無聲的做到,言行一致,孩子才會真正去做到正行。
每一個人的做到都很重要,我們是一個整體,做到越多,向上的力量就越強。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