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又對門徒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么;因為生命勝于飲食,身體勝于衣裳。你想,烏鴉也不種,也不收,又沒有倉,又沒有庫,神尚且養活它,你們比飛鳥是何等地貴重呢!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這最小的事,你們尚且不能作,為什么還憂慮其余的事呢? (路12:22-26)
很坦白地說,就在我寫下“不要憂慮”這一題時,我的內心仍舊是有些許焦慮的。總感覺14年之后的兩年是我生命當中的轉折點,改變了我許多。我更加心思細密,敏感,多慮,以及成熟??赡苁怯刑嗨剂繖嗪?,我也容易對于未在掌控中(而可憐的我又能掌控多少事情呢?這也是悲哀所在)的事情產生憂慮。具體表現在:入睡前會隨便想點東西幫助入眠,但若想到一件要辦的事情還沒有準備好,就會突然清醒,腦袋飛速運轉,然后會變得很精神,睡意全無。后遺癥可能就是沒睡好帶來的偏頭痛。不得不說,17年的偏頭痛有些頻繁了。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除了焦慮緊張,我還會感到沮喪:已經是決志侍奉上帝的人了,為什么還是這么沒有信心?還是將重擔自己扛?自己已然這樣,又如何去幫助別人呢?想起盧云在《負傷的治療者》中這樣說,新一代的牧者必須成為“自我敞開的牧者”,我們不是屬靈的導師,只是一個蒙恩的罪人,既不高看自己,也不定罪自己;牧者應當將自身的心路歷程表達出來,讓人看到上帝的圣手如何在帶領自己。那么,我想如果我的袒露和敞開能夠幫助讀者審視自己,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同時也見證我的負傷和醫治的話,這樣的分享就是有意義的。
耶穌關于“不要憂慮”的講論也被馬太編排在登山寶訓中。路加與馬太的共同之處,是點明了“不要為肉體憂慮,而要求神的國和神的義”之主題。但是路加的記述非常有特點,他將“不要憂慮”與“無知財主的比喻”放在一起,值得我們去分析探討一番。
當耶穌面對聚集聽道的幾萬群眾講道時,突然有一個人要耶穌來斷他的家務事,主持他與兄長分開家產,這顯然是將耶穌當做猶太社會中定紛止爭的拉比了。耶穌并沒有處理他的問題,用一種生疏的語氣說:“你這個人……”,耶穌提醒眾人要防備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乎家道豐富?!币d進而做了一個比喻——這是他講道非常明顯的特點,以日??梢姷氖挛?、現象來說明道理(注意比喻與寓言的區別),他設了一個財主的比喻。
提到財主,我們可能會想到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太19:24可10:25路18:25)所以會有人以為基督教是反對財富的,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在這句話之前,耶穌還說“小子,依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地難哪!”因此“駱駝穿針眼”其實是對他前面所說話語的一種形象化的比喻。財主就是“以財為主”,也就是依靠錢財的人。在路12:16-20的比喻中,這個財主也是同樣的性格。當他的田產豐盛時,他既沒有奉獻服侍神,也沒有幫扶有缺乏的人,他只是籌建更大的庫房來安放自己的財產,為自己日后享樂的生活做打算??墒巧駞s對他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我們不能為自己定歲數的年限,就像耶穌說的:“這最小的事你們尚且不能”,在神看來,增減壽數是最小的事,可是對于我們來說卻是至大的事。人們常說,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所以珍惜眼前吧!可還有人對于生命抱有的態度卻是“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所以很多人活著,像永遠不會死;死后,卻又像從沒有活過。這個財主就是這樣,他所關心的是關乎肉體的事,為自己積蓄了很多糧食和財物,用倉房儲存好,得意洋洋地告訴自己的靈魂,日后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卻不知道活不過當夜的他,積蓄的財產將來有誰收取。
財主還有一個錯誤,就是將靈魂的需要等同于肉體的需要。他對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當一個人肉體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他應該去思考更高層次的追求,可是財主還是將二者等同起來。以為靈魂的需求也不過是吃吃喝喝,可是神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鄙烤谷绾?,上帝的判斷不是按照物質財富的有無來判斷,埋頭為自己積攢錢財,卻忽略了上帝所要求的信和義,就是不富足的。這個貪婪、自私的財主忽略了以色列律法中富人的責任,徒然為自己建造倉房。晏布斯說:“窮人的肚腹、寡婦的家園、孤兒待哺的口,都是永在的糧倉?!?/b>
耶穌在前段指出了物質豐盛之人無知與貪心的罪,而后耶穌又對跟隨他的人講論憂慮之罪。畢竟不同于那個要分家產,以及田產豐富的財主,跟隨他的人撇棄了自己的家產、田地、房屋、親人來跟隨主,他們物質的需求是實際考慮的問題,是門徒們最關切的問題。
寫到這里,我突然很感動。我不必要為自己的憂慮而感到愧疚,當前的窘境也是當年跟隨主之人所經歷的。讀神學之前,我的牧長就跟我說過,這條路是一條信心的道路,傳道人就是憑信心過生活。我點頭說,嗯,我知道的。其實當時的我,心里或許更多的是對于“憑信心過生活”的美好幻想,向往充足的信心帶來天父的同在、供給和賞賜,那簡直就是我所追求的最完美的境界了??墒牵液雎粤送约旱男判亩际遣怀渥愕?,有時候甚至是搖擺不定的。在信心軟弱的時候,我真的是沒有力氣往前走。有一個好朋友來看望我,他還未信主,很不能理解我的選擇和生活方式。他問我以后工資待遇怎么樣?住哪里?當時的我想努力保持一種淡然而體面的態度回答他:“如果沒有房子的話,可能會安排住在教會;上帝保守無病無災,也不需要太多的錢”,他繼續問:“那錢是教會發的嗎?教會的錢是募捐來的嗎?”那一刻我仿佛能知道他未說出口的話:“這樣,你的錢不就是信徒施舍的嗎?”對于我,那場交談無疑是令我心痛的,我們談到了很多現實的問題:房子,對象,門當戶對的婚姻……最后我索性說:“要是別人看來我沒錢、沒房、沒正經工作看不上我,我嫁不出去的話,那我就不結婚好了,那也痛快!無牽無絆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苯Y果,他就更不能理解我的信仰了,連我自己都有了一種“殉道者的悲壯”。
在類似的處境中,耶穌對門徒說:“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么,為身體憂慮穿什么……”他的門徒彼得、安德烈,約翰和雅各已經撇下了養生的漁船、漁網來跟隨他,而他自己也連個枕首之地都沒有。過的生活清苦,吃穿就成了門徒們首要的問題。耶穌告訴他們,不要為這些而憂慮,相比于吃喝穿戴,生命和身體是更重要的事。天父尚且滿足飛鳥的基本需求,豈能不看顧信靠他之人嗎?馬唐納關于本段的注釋指出“基督徒生命里一個很大的危機,是將衣食看為我們生存的首要目標。我們過于熱衷地為這些東西賺取金錢,以致主的工作被降在次要的位置。新約的重點是我們應該將基督的理想放在我們生活的首位,飲食、衣裳應屬次要。當我們投身事奉神的時候,我們應該為目前的需要努力作工,然后把未來仰賴于神手里,這就是信心生活。”并且,我們不僅不需要為吃什么,喝什么而憂慮,當我們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時候,我們既得著了“生命”,得著了“身體”,更得著了父賜給我們的國。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憂慮的事情,是那些我們無能為力的事情,難度系數堪比“壽數多加一刻”“身量多加一肘”(這卻在神看來是最小的事情),既然是這樣,又為什么憂慮呢?為這些而牽腸掛肚,寢食難安豈不是愚不可及嗎?還不如將所有的時間和力量用于事奉基督,把將來的事交給他,他不僅會為我們成就,還會樂意賜給我們他的國呢!
貪婪是永遠獲得不夠,憂慮則是害怕已有的還不夠。如果我們不能夠將基本的生活需求與享樂的生活追求分離開,那還是會陷入無窮盡的不滿足和害怕之中;但當我們能看到上帝各樣持續的供應,并將我們的追求放在超越屬地的追求上,那么我們就極大豐富了。就像保羅說的:“似乎憂愁,卻是常??鞓返模凰坪踟毟F,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后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