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 ?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也許這句話用在這里并不完全恰當,但我還是覺得他能代表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是的,汝非我,安能感同身受?為什么這么說呢?當然要從“N師”說起,從N1、N2、N3、N4到今天的N5,其實我一直很羨慕,甚至有些嫉妒呢!作為一名2018年才入職的新老師,正是因為“新”我參與了“第二屆青椒計劃”,并在近兩萬名青椒學員中脫穎而出,參與了暑期的南京行知研學營。也正是因為“新”,我與“N師”一次一次又一次擦肩而過。N師學院對學員身份有嚴格的要求,而我作為一名足夠“新”的教師,就像一張嶄新的白紙一樣……就這樣,我與N師多次擦肩而過。
? ? ? 就在前兩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了舉辦N師第五期培訓班的通知,我很興奮,也很激動,想著經過兩年的努力,我終于有資格參與學習了,真好!兩年來,從一個新老師到一個11個孩子的班主任,從一個普通老師成長為學校的中層領導,我終于換來了參與“N師”學習的門票。帶著些許忐忑,我打開了報名鏈接,勇敢的寫下了個人信息。就這樣,一天一天又一天,就在7月23日下午15時整我收到了來自N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 ? ? 正如先前所說,興奮、激動。真可謂,激動的心,顫抖得手,按照短信提示輸入報名號碼,打開了我的N師學院信息——N5347黑龍江寧安賈麗娜。嗯嗯,這回是真的,太好了,我可以參加學習啦!入群,截屏,發圈表達難以抑制的興奮之情。一切準備就緒,再次期待開啟我的N5學習之旅!
? ? 如果沒有高考,教育會是怎樣
? ? ? ? 今天有幸聆聽了柴純青、陳罡、唐曉勇、謝凡四位大咖關于“如果沒有高考,教育會是怎樣”這一話題的精彩解讀。
? ? ? 專家們分別從專業的角度,專家的高度,理性與感性地闡述了,如果沒有高考中國教育發展的方向與改變的可能性。對于專家的解讀,我很贊同。尤其是唐曉勇和謝凡兩位專家的觀點讓我印象深刻。正如唐曉勇所說,“高分從來不意味著成功,低分從來不意味著失敗。”
? ? ? ? 應試教育環境下,唯“分數論”的觀點左右著幾輩人的思想,我們的目光由遠及近,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以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應試教育下,我們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這里面“高分低能”的學生大有人在。當然,我們不能否定中國的教育制度與眾人的努力。在這里,我只想表達,應試教育某種程度上是在培養著考試的“能手”,生活的“低能兒”。曾幾何時,我很羨慕美國的教育,當然我并不是一個崇洋媚外的人,我很熱愛我的祖國。但我不得不承認,美國的教育思想在某些方面確實優于中國。他們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而這正式我們的不足之處。好在,我們的國家越開越重視勞動教育,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可以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 ? 立足當下,重新審視教育
? ? ? “如果沒有高考,教育會是怎樣?”如果沒有高考,我覺得中國會培養出更多的懂生活,會生活,愛生活的“人”。
? ? ? 正如謝凡謝主任所說,好的教育應該是把“人”當“人”看,把孩子當孩子看,培養出樂觀、積極、向上的人才,讓每一個生命個體感覺到活著有希望、有盼頭。以前,我們培養的人中,“高分低能”的人大有人在,今天的“高分”并不帶表他日的“高能”。而我們今天要做的是讓我們的孩子通過今天的學習,在未來的道路上從容應對、披荊斬棘。讓他們找到學習的意義感,不僅是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幫助孩子發現和尋找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兒。
? ? ? ? 自科舉制度以來,“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在選拔人才方面占有者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中國發展培養過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才,但凡事都有利弊,試想“如果沒有高考,中國教育會是怎樣?”個人覺得,我們并不能完全否定“高考”,但也不能放任不管。畢竟高考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考慮到人的差異性,沒有完全做到因材施教,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唯分數論思想根深蒂固!如果我們能做到將“傳統學習”與“創新學習”有機融合,能更多的關注學生能的提升,綜合素養的養成,就會培養出更多的合格型人才,以便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沒有了“唯分數”的指引,老師會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學,而不只是只盯住“書本”,以“書”教書。學生的學習會更加的輕松,更加的主動,更加的快樂。老師與學生關注點的轉移、壓力的釋放,會讓教學更快樂讓學習更簡單,讓生活充滿希望,更有意義!就不會再有“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場面,孩子們愛我所愛,選我所選,快樂成長。此時此刻,學習才真正的發生!孩子才真正的快樂,教育才真正的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