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三階的感悟很多,前兩天我都有寫覺察日記,害怕自己會忘記!
最后兩天我有很大的收獲,在訪問者、受訪者、觀察者環節,當我作為受訪者被貫領訪問時,他因為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問題,說話比較啰嗦,我心里很著急,甚至打斷他,直接去回答。讓我覺察到,我常會在別人還沒有表達完自己時,就以為我都知道他要說什么了,而打斷對方,自己去闡述對方想問的問題,完全沒有臨在的去傾聽!當我作為訪問者訪問若輝時,我先介紹了自己,又讓他簡要的介紹了下他自己,然后就非常正式的說這是一個訪談,我要用九型的九個型號和進行,說到這里,我突然卡殼了,不知道要怎么繼續,若輝說,既然我剛才介紹自己時,說到了自己的工作,你可以從工作中入手,開啟話題。聽到他這樣的提示,就像如夢初醒一樣,整個訪談過程很順利,基本上覆蓋了各個型號。雖然過程里我整個人很生疏,問問題時,也擔心很多,可是這是個很好的開始。當我作為觀察者去觀察貫領和若輝時,我看的更加全面,也從他們的溝通中看到了自己的問題,就是問題問到了,答案有了,但是很難真正的進入對方的頻道。
在辯論環節,我和李霞一組,主題是:孩子是否需要上補習班?我作為反方,李霞作為正方,辯論開始前,我已經在腦海里想著如何讓自己贏得辯論了。辯論開始,我先表達,李霞臨在的傾聽,也能復述出我想要表達的意思以及深層動機,我很欣慰她看到了我,懂了我。李霞表達時,我只聽到了她說的一部分內容,我復述時,雖然講她說的大概意思講了出來,可是完全沒有看到她深層的動機,我心里很有挫敗感,感覺自己很差勁。辯論結束,我和李霞達成了共識,沒有辯論,反而變成了溝通。老師喊結束時,我心里在想,完了,辯論沒辯論出個結果,反而達成了共識,我破壞了規則。當老師揭曉辯論的背后是想要讓我們真正去溝通,去聽,去看對方時,我內心的挫敗感更加強,我竟然沒有洞悉老師背后真正的用意,我真的太不臨在了。打分環節,我給李霞打了8分,她給我打了5分(其實我給自己打的分數是4分)。真正的溝通是,臨在的聆聽-復述-表達,以前在模式里,真的沒有真正的溝通。
這兩個環節,真正的讓我看到了自己的臨在品質太差了,表面上用心的聽,在感受,其實腦海里的念頭沒有停下來。我用演繹來詮釋了對方內心真正的表達,以后要學會“打死也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