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她害怕回老家,每次回去,父親都會上演“悲痛自省年輕時犯錯”的戲碼。
沒創(chuàng)造富余的物質(zhì)財產(chǎn),得靠子女接濟,父親常常覺得內(nèi)心有愧。
朋友一再重申讓父親不要覺得愧疚,家人身體健康,比身外之物更重要。
但父親的行徑像是固化了。
每每朋友回家,父親都要走一遍“流程”,像唐僧念經(jīng)一般,似在尋求一種儀式感,這樣走過場,能讓父親心里過意的去。
桌面擺一小杯高度酒,滿面愁容,嘴里念著:姑娘,老爸對不住你......
這樣的場景,一回老家,就要上演,朋友心里堵得慌。
我對朋友說,我們來做個假設(shè)!
假如,世界變成一場默片電影。
跳出人際關(guān)系的圈子,想象自己是個置身事外的觀察者,重新審視自己和他人的關(guān)系。
或許,會有一些新發(fā)現(xiàn)?
抹去父女間對話的聲音,只看父親的神態(tài),微表情,以及肢體動作。
父親身體前傾,駝著背,歪著腦袋,眉間緊鎖,神情愁苦,雙唇時而抿著,時而嘟囔。
把預設(shè)的情感拋一邊,父親的肢體動作、神態(tài)想表達什么,眉間緊擰又傳遞著什么?
朋友,再看一看,在父女互動的默片里,女兒的神態(tài),微表情,肢體動作。
雙手胸前環(huán)抱,嘴角耷拉,眼神飄忽。
作為觀眾的你,能看出這年輕女性與身旁老男人是啥關(guān)系嗎?
是親人,還是不得不應(yīng)付的路人。
表情和動作為我們的語言增添了生動和活力。它們比語言更能夠揭示他人真實的想法和意圖,語言可能是虛假的......幾乎所有的表情以及他們的展示方式都存在這樣一種親密的關(guān)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查爾斯.達爾文
嗯,你跟你爸的問題,主要出在:不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