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收音機,一個頻道在播放高進的《我的好兄弟》,兄弟之間的情誼值得紀念。
“我感動的要哭。”,這應該是李榮浩的一首歌里的詞吧。
前兩天一個朋友發來了自己的疑惑:你有沒有因為羨慕別人而討厭自己,怎么才能找到自己所喜歡的東西,怎么對待所有的不公平,我現在可能陷入了怪圈。
當時沒有回答,我想好好想這個問題,給她一個經過思考能幫助到她的回答。周五給她回復了自己的消息。我很遺憾不是在她問的的時候回復她,也許那時是她最需要安慰或者別人傾聽的時候。
我也很高興今天收到她的回復:恩~~現在沒事了,我自己也想明白了……
她的問題又何嘗不是自己的問題呢,每天都在思考都在提醒自己要行動,但依然會時常感到焦慮,有時心里面充滿力量,有時卻極其的恐懼。
那么我的答案能讓她從困惑中走出來嗎?我也有那么一刻認為自己說的很有道理,想分享給更多的人。
那么為什么一個有邏輯可以執行的道理卻不能在自己身上發生作用?每次和朋友聊到困惑時我總有很多話說,可以通過傾聽給他們一些建議。而每當我自己有問題時卻慫了,我不敢進行剖析,總能看到最丑陋的那一面。
奇怪的是就像小傷口自愈一樣,小情緒也會自愈。
也許只是聽了一句話,看了一本書,整個人就又恢復了。
“如果感到世界漆黑,其實你還好。”
我們懂了這么多道理,真的過不好這一生嗎?至少我們不斷愈合,不斷成長,這難道不是“好”嗎?
以前喜歡聽一首說唱《大家都有病》,印象中說的就是大家對社交的依賴,現在聽的話會更有感觸。我已經病的更深了,大家是不是也是如此。
人是很復雜的動物,他會思考,會自我否定,矛盾。很多時候他不知道自己是誰。
人也是很簡單的動物,從人性來看,無非善惡,美丑,誰都有這兩面。
我也很矛盾,還是在想日記的問題,要不要開放,為什么不要開放,上次說的很好,為大家好,都不尷尬。
而現在我還是有欲望,我希望有更多人看自己的東西,喜歡更好,批評也好,有人關注就好。我希望自己可以成長,別人也能看到,才會有更多人關注。我還希望自己寫得更好,才會有比更多人還多的人來看我的東西。
《微能力者》中布凡努力對每個人微笑,以最好的講解面對觀光者,可是依然被忽視。即便是在火災中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助他們,仍不能引起對自己的關注。他的欲望正是存在感,這也正是惡魔網站提供給他的東西。
我不也是在提高自己的存在感,人都需要。
做了一番思想斗爭,我還是選擇開放,以全自然狀態,以筆畫心,真誠自然就好。這同樣是挑戰。
我也想到了一個好玩的辦法,如果是你剛好打開這篇,可以私聊我參與這件事,幫我或者陪我玩。
大概的意思是,我會一直寫四字標題的日記到明年2月18日,每篇最少一千個字。
從明天起到結束這天,如果你愿意看我的文章,并且一直陪我到結束那天。我會把書作為禮物送給你,可以是你主動提出來的書,也可以看看我會送你書。并且如同日記一樣,我愿意如實回答你問我的所有關于我日記和我的問題。
當然這也算游戲,升級打怪游戲,打的是我寫得不太成熟的文章怪。所以游戲就有它的規則。因為你有沒有打“怪”,我很難去從瀏覽量上去記錄,需要你在讀完之后留言一句話或幾句,最好是你也有所收獲。朋友圈會以簡書或者微信圖文的方式分享,打賞也算做一種記錄方式,當然最好是我文章的價值體現,還是你有收獲。
記錄數量達到30條,就是送書的環節了。兩個月的時間,留言數量達到45條,我就會送出兩本書給你。
另外一條游戲規則就是,這次“打怪”游戲需要報名,很簡單,私聊我,三個人。無其他要求,前三個將陪我一起走到明年的2月18日。
希望有人參加吧,我一個人玩多少有點枯燥。
因為免費資源剛有,我終于把《驢得水》看了,這部前段時間大家一直討論的影片。
看前面,一直到銅匠被睡服,我的情緒G點還沒有被觸碰到,幾乎就像聽了一個平平常常的故事,沒發現有什么與眾不同。每個人物的特點還不是那么鮮明,甚至表現的不太自然。
而到了“兩個月之后”才有了感覺,前戲鋪墊的時間有點長。
特派員帶著美國人來看呂得水,故事有了喜劇性的變化,所有的人與之前的表現都有所不同。
老裴忘了所謂教育夢想,只盤算著著自己的幾千元的工資,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是一曼睡銅匠造成的嗎?他之前好像很愛(shui)她。
最后也只有他罵一曼罵的最難聽。
鐵男沒有罵一曼,罵了所有人,他說他們都是一群混蛋。可當槍聲一響一,勇敢正義一下子跑了。跪地求饒,不敢了。就連一曼被強奸都不敢管了。
人要是經歷過生死就真的怕死了,就知道了自己的弱小。他也是跟佳佳這么說的,可他愛她還是勸她跟驢得水結了婚。
校長最后也妥協了,編了最后一個故事。整個故事中的呂得水的事都是他編的,所有的人都是他找來的,所有的悲劇都源自一個“教育夢想”。他是一個沒脾氣的人,一個軟老頭。
夢想與現實的角逐,勝利者往往是現實。
銅匠讓我失望了,難道正如那句“牲口就是牲口,接受再多的教育也是牲口。”他是一個老實人,佳佳教育了他,并沒使他變得善良,因為他們都教育了他。老實人有了文化是可怕的,想要更多的東西。他的潑婦媳婦的角色很恰到好處,他厭倦了原來的生,但怕她。
在人欲望面前比在生死面前還要丑陋,只要活著就有欲望。
看完整部劇,值得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前面的鋪墊做的很有必要,前戲決定了整個體驗。后知后覺,我們可以批評上面所有人,因為做出最大犧牲的一曼死了!我們都在想,這應該怪誰,群里有人也剛看了這部電影,我們討論了這個問題。
怪老裴,他的罪過是放棄理想,忘了初衷,冷漠無情的侮辱了一曼。我們才知道他是因為睡了她才在乎她。他以為他們可以在一起,卻看見一曼睡服銅匠的一幕,自己被拋棄了。
怪校長,他的理想也是自私的,一直都有人在做著犧牲,為了能夠把故事編下去。一曼奉獻了自己的愛情,違背和銅匠的承諾說出了真相,卻撒謊說“在我眼里你就是一個牲口。”要不是這樣的欺騙會有這樣的結果嗎?
而到最后,是他剪下了一曼的頭發。一曼回憶了一些場景。
怪鐵男,他不再勇敢,沒有阻止對一曼的傷害。沒有在一曼被強奸時挺身而出。
怪銅匠,他被人利用,被欺騙但同樣冷漠無情,報復了一曼。
怪特派員,一切都是因為他的到來。
而事實上可以看到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沒有辦法把一曼的死歸責于任何一個人。甚至我們做了舍身處地的聯想。
要是自己是鐵男的話會不會害怕?會不會也是會退縮。
會。
要是換成校長呢,銅匠呢?自己會怎么做?誰又更應該為這場戲劇負責?
思考這樣的問題無疑是讓自己更加困惑,而這正是因為它是人性的問題,電影的巧妙就在于它留下了人性以及對現實生活制度的聯想空間。
也許我們可以有很多保留,可以堅守人性每一片凈土,留存著美好的事物。
電影的結局除了一曼的死還有另一面,那就是鄉村教育留了下來,校長,老裴,鐵男可以繼續為理想奮斗,一曼也把大家的校服做好,佳佳離開了“驢得水”去更遠的地方,特派員則接受了調查。
我覺得人性是可以選擇的。
開了超級會員,把老朋友全都克隆到了現在的QQ上,不知道大家現在都怎么樣啦?
朋友間的感情是值得紀念的,我們也都一切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