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之中發現美,是一件相當苦難的事!
閱讀與文字有關,但同時也與時間和閱歷有關。當一段文字和一本書在眼中綻放出奇異的光芒,在心中激蕩起漣漪時,那是因為在文字抵達的地方,時光和閱歷也同時到場了。
閱讀從來不是為了標榜什么,如果探討閱讀的歷史,還是要從人類觀察世界的開始之時才能了解。我們無法想象原人是如何理解周遭世界的,在危險重重的遠古時代,還是會有人在飽腹之后會在巖洞的石壁上留下最初的記錄。這些看上去類似游戲制作的手印、畫作代表了人最早的創造。不過我們無法得知有多少人曾一邊撕扯著生肉送入口中之余,一邊觀看著這些有些即興創作意味的記錄。(那些美好的事物總以各種面目出現)
那些涂抹在幾十億年來就一直存在的巖石上的即興,從來不是刻意而為之。因為對于第一個在巖石“涂鴉”的人來講,他不會預見到自己能存活多久。
如果在時光里追問閱讀這樣非常具備私人化的話題,是相當惱人的話題。總之,自有史記錄以來閱讀就一直伴隨著人類進步的進程。而且通觀歷史,閱讀的人和燒書的人一直都沒有閑著。
之所以提到閱讀是一個私人化的生活和領域,乃是因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則。正如同“風可進,雨可進,但國王不能進”一樣。閱讀是屬于私人領域的,對于公權力而言,閱讀有本能說“NO”的權力。雖然閱讀一直以來被公權力不留情面的蹂躪著。
有一篇文章對我的影響至關重要。在中國的學界有一本非常重要的期刊《讀書》。這本期刊曾經伴隨了我十年左右的時間。一些艱難晦澀的語言和名詞就是從《讀書》這本期刊中學到的。這本期刊里的文章閱讀起來不會是一件輕松的事情。而從這本期刊學到的一些東西到現在成為我四處唬人的利器。
《讀書》在1979年4月創刊號上有一篇文章名為《讀書無禁區》。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李洪林先生。此篇文章原標題是《打破讀書的禁區》,后在刊發時被范用先生修訂為《讀書無禁區》。也是到了現在,我才能看到這兩個標題之間不同的氣象與視野。這些細微的感覺不歷經時間是不能體會的。不能不說,范用先生的五個字能證明范用先生是見識過高山與大海的人。
不過《讀書無禁區》這篇文章我是在新千年之后才讀到。即便時間過去了三十年之久,這樣的文章閱讀起來還是一樣的震撼有力。我不知道讀書會有哪些禁區?如果采用逆向思維來分析,《讀書無禁區》對面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書是不能讀的,正如在我們熟悉的文字中,有些文字是存在的,但是這些文字是不能讓人知道的一樣。那些字詞被緊緊地包裹在禁區之內。
不過隨著閱讀的深入,《讀書無禁區》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無盡的世界”還是會有人進入,并且不斷地帶回不同的消息。之所以我會提到閱讀是屬于私人化的領域,正是基于對閱讀本身的認知。沒有人可以說哪一本書可以讀,哪一本不可以讀。如果有人這樣做并渴望這樣做的話,那么他一定包藏著巨大的且不可描述的禍心。
同樣,對于閱讀這件事而言。現在重溫《讀書無禁區》這篇文章也是針對閱讀而設定的原則。在這個私人化的領域中,讀什么都是天生的權利和原本自有的權力。如果基于以上的認識,那么也沒有什么不能讀。至于何時讀、怎么讀以及用什么姿勢讀好像只能由讀者本人來決定,他人無法替代。
當然,閱讀不是只限于書本。在紙張未曾普及的時代,在印刷術不見蹤跡的時代,閱讀依賴的是手抄、口耳相傳和記憶。這些都是閱讀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閱讀是游歷和流浪,甚至是親身參與。在我們眼中出現的山川地理、生活遺跡和考古發現,都是可以閱讀的對象。那么對于一位在巨石面前沉思的人來講,或許他正在閱讀。我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每一個人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我眼中的世界和你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雖然有可能我們是處于同一個時間和空間的維度里。在我眼中的善,或許就是你看到的惡。這是無法調和的矛盾。不過這樣也印證了一點: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不同的觀測角度和出發點,所見到的世界肯定不同。對于體驗而言,閱讀就是一個“盲人摸象”的過程,于我而言世界就是一個象鼻,于你而言世界就是一個象腿。我們按照各自闡述的部分拼湊著整個世界的樣子。前提是我們必須相信我們所觸摸的是世界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否則一個象腿所代表的世界觀在認知中不完全是錯。
當然不能以為閱讀能帶領我們進入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不是存在都是一個問題!因為這個世界的過去和未來是難以知悉和預測的。唯一能確認的就是當下的這一剎那。無數的剎那靜止不動,只不過我們感覺上那是連續的。有些閱讀還會帶領我們進入無盡的暗黑。這樣的閱讀也是自選的。不能怨得別人。正如托爾金構建的世界中有中土世界的同時還有暗黑世界。在馬丁構建的世界中呈現了一個更為復雜的世界,那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黑白清晰的二維世界,而更像是一個在似好似壞的三維世界中的四個象限的分野。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還會有人不斷地嘗試用二維的文字構建一個用四維空間才能理解的世界。這一點在傅雷先生的筆下有過提示: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閱讀是有時間條件限制的私人行為。因為對于“有史以來的記錄”這樣一句龐大的前提設置而言,是要用時間標記它的開始部分。正如同我們現在的科學認知幫助我們標記了宇宙開始的部分-----“奇點”。想象過去是無邊際的,想象未來同樣不著邊際,那么現在的閱讀只不過是無邊際中的一個剎那而已。
讀書會探索到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正如在《短書集》中曾有這樣一句說話:所有知道答案的人都已經離我們遠去。我們是指活著的人。閱讀的歷程就象加勒比海盜中最著名的那一位------杰克船長所作的一切。閱讀沒有結局,杰克也不會停下來。他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杰克船長真要有個結局的話,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看他朝著無法抵達的海天交接處繼續航行。
如果航行有終止的話,杰克船長就沒那么可愛與偉大。如果讀書有禁區的話,那么思想與自由這兩個字就不該出現我們的眼前。
本文的結尾為Kindle發布的廣告。此行文乃出于自愿并自發,非為外力所強迫使然。并未收取和產生任何商業利益。且采用廣告內容及資源為亞馬遜所擁有且已公開的資源,其影像、聲音、圖片及人物版權均屬于亞馬遜所用,并無非法引用且作為商業用途之行為。特此聲明。(這一段文字還是需要說明的)
這樣的產品,我愿意介紹給更多人。另外我同時建議用戶多多使用亞馬遜的平臺。并且通過購買的行為使用體驗正版的閱讀。讀書沒有邊界與禁區,但是閱讀有正版和盜版的區分。這一點務必請每一個人愛惜自己的羽毛。沒有羽翼,難以抵達必需的高度。畢竟這個世界是三維立體的,而不是平鋪直敘的。
一個好的閱讀,同樣需要付諸實踐。而不是只是停留在雄心壯志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