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在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中唱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币鹆撕芏嗳说墓缠Q。對眼前的茍且就有了容忍的耐心和幽默,覺得茍且屬于當下屬于眼前,只有遠方的田野才是詩,只有走出去遠離當下的生活才不會茍且,才有芬芳的玫瑰和詩意。那么,當下的茍且就是寒冷而堅硬的冬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熬過漫漫冬夜的很多,果真迎來春天的不多。正如中醫,人們都相信中醫越老越有水平,然而一個今日復今日,茍且每一天的醫生,等到須發全白,貌似仙風道骨時,卻仍是一介庸醫。名醫的煉成不止在時間,而在于內因,少不得每日醫案的記錄反思分析實踐,少不得對病人的研究以對癥辨析,更少不得那份熱愛和悟性。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同樣如此。
不由想到《伊索寓言》那個“吹牛的運動員”,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運動員因平常參加比賽時缺乏勇氣,被人們指責,只好出外去旅行。過了些日子,他回來后,大肆吹噓說,他在別的很多城市多次參加競賽,勇氣超人,在羅德島曾跳得很遠,連奧林匹克的冠軍都不能與他抗衡。他還說那些當時在場觀看的人們若能到這里來,就可以給他作證。這時,旁邊的一個人對他說:“喂,朋友,如果這一切是真的,根本不需要什么證明人。你把這里當作是羅德島,你跳吧!”
黑格爾把這個故事濃縮成一句話“這里就是羅德島”。用事實就可以輕松容易證明的事情,說的再多都是多余的,在羅德島能做到的,在這里也能做到,因為地心引力是一致的。在這里做不到的,在羅德島也同樣做不到。如果在遠方的田野能享受到的詩,在這里也能擁有,因為心靈的力量是一致的。如果在這里只有茍且沒有詩與遠方,那么到了遠方也只會有茍且。
這種感覺在讀鐘啟泉教授《讀懂課堂》時再現。起初,覺得此書純理論表達,多引用國外教育家高深的理論,就像遠方的田野,親近不了。然而,翻開它,讀進去,卻發現所寫所說其實就是對眼前的茍且加以認識和剖析,指出詩與遠方的方向。而課堂的詩與遠方其實就在這里,就在當下的每一堂課中。
所謂課堂革命的挑戰,是對“學習”這個詞的理解,什么是“學習”?簡言之,學生的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這句話的關鍵詞有三個,“新的世界,相遇,對話”。當我們認識到本質后,才發現,高深的教育教學理論其實平易近人。兒童、教師、教材——教學總是基于這三大要素之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
先說說“新的世界”。教材就是新的世界之一,每一篇課文都是美麗新世界,我們要給予孩子怎樣的新的世界?怎樣的教材?之前我會毫不猶疑地認為,教材就是教育部認證過下發的課本,就是統一的教材。沒錯,但不全對。教材需要建構,需要優化。教材不僅是傳承人類文化知識的載體,同時也是一種動態生成的意義開放系統。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之所以不受孩子待見,那是因為所捧出的“新的世界”對孩子沒有吸引力。認識世界就要走向這個廣闊的世界,不是幾個窗口,也不只看到天井上方四角的天空?!靶碌氖澜纭睉撚行蚨烂睿瑧撚谢孟牒蜕?。當我們把教材重組,把知識點有機地串起來,就是在建構教材優化新的世界。正如“一代男神蘇東坡”微課程,把初中教材里東坡的作品整合,再結合林語堂等大師的認識,兩周之內通讀東坡,這個新的世界給予孩子全新的體驗和認識,學習的兩周是愉悅快樂而收獲滿滿的。
關于“相遇”,如何相遇?似乎就是一直以來我們孜孜以求的課堂教學方式,這固然沒錯,但畢竟狹隘。鐘教授指出,教師在課堂中追求的并不是教學技術,而是如何保障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實現每一個學生真正的學習與成長。也就是責任并不在于“上好課”,而在于提供學習的機會,促使學生去“相遇”新的世界,如何促使“相遇”,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七夕鵲橋會,是浪漫的相遇,是美好愿望促使的相遇。席慕容詩《一棵開花的樹》呼喚遇見: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候,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什么時候相遇?是在最美麗的時候嗎?怎么相遇?故研究相遇的時間,相遇前的準備、心態應當成為常識,如何創造溫馨的氣氛,如何抓住學情契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狀態,創設學習的“場”,才是真正的課堂教育。
關于“對話”。課堂中對話溝通,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互動中觀念的交換和意義的達成。在對話中,兒童慢慢認識新的世界,語言的表達往往是認識的體現。往往兒童的言說是一種表征,需要在反復對話中,關注其言說之外表情、神色、態度等,因而可以說,語文教學是牽涉到豐富兒童的人性,健全人格的課題?!皩υ挕比绾握归_,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傾聽”,傾聽學生的聲音,傾聽教材的聲音,學生傾聽同伴的聲音,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在傾聽與對話中逼近“新的世界”的本質。
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和對話。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的場所,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所以提醒我們一個常識:學習,是學生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前進,在相遇的過程中對話新的世界。教育教學只是援助,起到促進提升兒童發展的重要作用。每個兒童都是潛在的天才,表現為不同的方式而已。作為教育者強調自己已經教過,而不是學生真實學過,那么課堂教學就沒有真正發生過,換言之,就是只有眼前的茍且。
這里就是羅德島。不必說,如果學生的態度好一點,就可以達到好的課堂效果;也不必說,如果學生聰明一點,就可以考好一點;更不必說,如果校長家長重視一點,就可以更有效一點。這里就是最好的課堂,每一堂課就是羅德島,由我負責,實現我的夢想的最佳所在,這里就是詩和遠方。
【無戒寫作訓練營第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