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如果稍加注意你就會發現在與人的互動中到處都充滿了惡意。可怕的是我們都不曾覺察到自己是充滿惡意的。
它就像一個惡性的循環,在人與人之間彼此流傳,并且習以為常。你能夠輕易地感受到來自彼此之間的惡意,它時常無差別地攻擊每一個走近他的人。
學會尊重自己,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你制止了他人對你的傷害,也制止了惡意,讓他人不敢再隨意地侵犯你,教會別人用尊重你的方式對待你,和你交往。
懲罰式的教育方式,是對孩子的傷害和不尊重,它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健康和成長。
孩子剛考上高中,開學不到兩個月,就被學校告知,孩子將被學校勸退的消息。夫妻倆嚇壞了,找到兒子了解事情的經過,孩子才敢將實情告知父母。
事情的起因是,一堂英語課,臨時改成了英語自習。監督同學們自習的班主任卻要求同學們做語文自習,孩子下意識地問了一句話:不是英語自習嗎?為什么要做語文自習?
班主任聽后,認為這位同學挑戰了她的決定和權威,立刻憤怒地呵斥孩子說他:不尊重老師,不服從安排,是在故意挑釁老師。
孩子不敢反駁,只能站在那里,低著頭默默不語,任由班主任發泄著她心中的怒火。
可是,班主任依然覺得怒氣難消。隨后,又將孩子扭送至學校教務處,要求教務主任對該學生進行退學處罰,并且全校通報批評,還要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公開向她道歉。
教務主任聽信一面之詞,認為是孩子的品行有問題,錯在孩子。便做出通知孩子父母,讓孩子退學的決定。
夫妻二人,在了解基本事實后,帶著孩子來到學校找到教務主任,同時請來了其他科目的老師,和事情發生時在場的每一位同學。
經過一番了解和詢問,其他科目老師對孩子的評價都很高,勤奮好學,對老師也是彬彬有禮,在班級里經常主動承擔勞務活動,樂于幫助同學,很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同學們說事發當時,孩子就只是問了一句:不是英語自習嗎?為什么要做語文自習?
聽完這一切后,作為心理咨詢師的朋友怒了!立刻找到學校校長,投訴班主任的行為傷害了自己的孩子,提出了對這位老師品行的質疑,要求校方對此事做出正確的處理,并公開道歉。
事后,這名女教師被停職處理,面對全校師生公開承認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聽后整件事兒,我不由得為這位心理咨詢師鼓掌、喝彩。她沒有因為害怕得罪學校老師,選擇忍氣吞聲,低聲下氣地去求饒。
而是為孩子的善良爭取到了足夠的尊重,保護他免受傷害。這也給孩子的人生上了很重要的一課,你的善良無論在何時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哪怕你只是一個弱小的孩子。
有時一味地善,反而縱容了他人的惡,換來的是漫天的惡意。勇敢地做出回應是對自己的尊重和愛護。
朋友蘭子在一家報社做編輯,是個佛系,為人樂善好施,樂于助人,誰有事兒都喜歡找她幫忙。
編輯工作常常需要加班到深夜,和蘭子一組的同事玲卻時常找各種理由借故離開,要蘭子幫她改稿件。
起初蘭子想,每個人都會有遇到難處的時候,還有各種煩心事兒,能幫一把就幫一把,毫無怨言地幫她把事做完。
時間一長,玲甚至直接將稿件扔在蘭子的桌上,就走人了,連招呼都不打。
漸漸地蘭子也看出了問題。有一次,她氣不過,將玲的稿件全部丟回她的桌上,不再幫她改稿子。
第二天,因稿子未完成,延誤了發稿,玲被主編怒批了一頓。于是,她怒氣沖沖地跑去質問蘭子:“為什么沒有幫我把稿子改完,讓我被主編訓斥?”
佛系的蘭子,第一次被激怒了,反問她:“憑什么你的稿子要我幫你改?你要搞清楚那是你的工作不是我的,你捫心自問一下你有多少稿件都是我幫你改的,你良心給狗吃了嗎?”從此,二人再無交集。
在那之后,報社開始有關于蘭子的謠言傳出,說她的稿件都是玲幫她改的,甚至玲還經常替她頂班,蘭子經常找各種理由逃班等等。
這樣的謠言也傳到了主編的耳朵里,于是把蘭子叫到辦公室問她是否有此事。
此刻蘭子才意識到自己的不回應和害怕與人起爭端,反而助長了小人的氣焰,讓謠言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于是,蘭子將事情的是非曲直如實地告訴了主編,還叫來和她一起加班的排版師和打版師,才自證了清白。
因為這件事兒,蘭子苦惱糾結過好一陣子。一方面想要當眾揭穿玲卑鄙無恥的行徑,另一方面又害怕與人起爭執。蘭子甚至想過干脆辭職不干算了,省得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起糾紛。
但最后,她還是決定尊重自己的內心,鼓足勇氣在員工內部群里,當眾揭穿玲的無恥行徑,澄清了所有關于她的謠言。這時,大家才看清玲的真面目。
很多時候,包括我自己在內,總想著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但一味地容忍,往往助長了他人的惡意,讓他們變得更加的肆無忌憚。
這時的你更應該懂得尊重自己,拿出勇氣為自己做點什么,比起委屈求全,忍氣吞聲,你更多了一份自信,敢于為自己爭取,為自己活的勇氣。
用惡意的方式去愛,是企圖撐控一個人,讓她按照你想要的方式生活,這是極端自私的。
晴兒我見過她兩次,是朋友帶來的。原因是她正經歷一段痛苦的婚姻關系,想要離婚,但又害怕對方的威脅和報復,令她倍受煎熬,心靈千瘡百孔。
晴兒是一個優秀的女人,能力強,收入高,還長得美。有一個6歲的女兒美得像天使,比起同齡人,她多了少有的成熟,既乖巧,又懂事兒,誰見了都喜歡得不行。
聽她傾述,和丈夫剛結婚頭兩年,丈夫就一改戀愛時的態度,對她進行各種人生限制,不準她和朋友來往,社交,不準穿感覺暴露的衣服,不準她畫妝,更不準她與任何男性有接觸,下班后必須立刻回家。
有時回家稍晚了一些,對方就對她進行謾罵和語言上的羞辱,事后卻又下跪認錯,說是因為太愛她,害怕失去她,才會如此失控。
雖然也想過離婚,但發現自己懷孕之后,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心想有了孩子對方也許會就此放心她,不會再如此疑神疑鬼。
可是,女兒出生后。與丈夫的關系變得更加惡劣,稍有不如意對方就暴跳如雷,極致的謾罵和羞辱她,有時甚至家暴她。
為了不讓女兒受到傷害,晴兒幾乎是對丈夫言聽計從。每一天都活得小心翼翼,膽顫心驚。
晴兒再也無法容忍,為了女兒,提出離婚。對方卻威脅她說道:”要是敢離婚,就殺死母女二人“。
趁丈夫不在家時,她將女兒偷偷地帶走,寄養在父母家。然后,獨自回到家中與丈夫繼續抗爭,直至對方同意離婚為止。
晴兒的遭遇讓人感到心痛。從中我們也看到她因為缺少對自我的尊重,讓她一度失去保護自己和女兒的勇氣和能力。
不過所幸的是,最終她能夠重新站起來為了自己和女兒去抗爭。除了心理療愈之外,她更需要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和女兒的人身安全,盡早地從這段不幸的婚姻關系中解脫。
與人為善是一件好事,這個世界也鼓勵與人為善。但是在面對來自他有的惡意與不公時,就應該拿出勇氣來及時制止這種傷害性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