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超級英雄迷,說實話對這類片子沒有什么期待。有一次看見微博里一張圖說是“漫威的第一位女英雄”,原PO哈哈大笑。那一刻我大概才明白漫威和DC是兩個公司。
后來,網上對蓋爾·加朵一片贊譽,無論是她的以色列出身,還是她挺著孕肚的敬業,亦或只是她的幾張美圖。蓋爾·加朵成了神奇女俠,也成了《神奇女俠》這部電影的代名詞。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Wonder Woman講的是什么,但是都知道了她的美。
正因為我不是一個超級英雄迷,幾乎一部類似的片子都沒看過,我才更會對這種系列“第一部”的片子產生興趣,比如說之前的《奇異博士》。而如果單純站在一個觀眾的角度,無疑,神奇女俠比奇異博士更能夠吸引眼球。
如果說不把它當做整個DC系統的一部分,這部片子,講的更多的大概是愛情和和平。再加上和希臘神話中的聯結,使得整個故事看上去似乎還有點神秘。戴安娜這個形象,大概是來自希臘神話里的狩獵女神狄安娜的,只是這里設定成了宙斯的私生女。而這部片子里的大Boss便是希臘神話里真實存在的宙斯和赫拉的兒子阿瑞斯了。
戴安娜生活在和外界隔絕的天堂島,島上沒有男人,戴安娜從小就跟著島上的女戰士習武。長大以后,忽然發現了自己與眾不同的力量。有一天,一架飛機墜落在太平島附近的海面上,戴安娜救了掉在海里的空軍少校史蒂夫,才真正開始了解人類的世界。
阿瑞斯代表著暴力和戰爭,戴安娜堅信,是他蠱惑人們而發動了戰爭。知道外界在飽受戰亂之苦的戴安娜,決定去找到阿瑞斯殺掉他以結束戰爭。
這大概就是故事的開頭。
戴安娜不顧母親的勸阻,執意和史蒂夫出海。他們首先去往倫敦,史蒂夫把德國的毒藥巫婆的筆記本交給上級。為了終結德國人的毒氣計劃,史蒂夫集結了一個小團體踏上了戰場。
戴安娜這個時候就顯示出她的“圣母心”和超能力了。比如說她在戰壕里看見難民以后執意要去被占領的孤島解救那里的居民,然后一言不合就沖出去了。一個人靠著手腕和盾牌阻擋炮火,帶著史蒂夫一行人向前沖,然后靠著自己強大的power,炸掉了鐘樓,就順順利利地取得了勝利。
戴安娜始終認為德國將軍魯登道夫是阿瑞斯,便以殺害他為目的。而當她以此為目的的時候,便不顧一切,沖進軍營更是分分鐘的事情。一個人怎么也不是一個半神的對手,戴安娜殺掉魯登道夫,幾乎是沒有費什么力氣的。然而殺掉了他,戰爭仍然沒有停止。戴安娜開始懷疑,開始崩潰,開始世界觀的轟塌。
而這個時候,真正的阿瑞斯出現了。戴安娜和阿瑞斯的戰爭,使故事走向高潮,也走向完結。史蒂夫為了阻止運送毒氣的飛機轟炸,跑上了飛機,在高空中和一對毒氣同歸于盡。戴安娜在最后時刻想到了犧牲的史蒂夫,讓她感知到了愛的力量,成功消滅了阿瑞斯,也使戰爭終于停止。
她和史蒂夫的感情也在整個過程中升華。他們的感情,大概始于戴安娜對男性的好奇,始于最原始的荷爾蒙。但是在那樣一個時刻,他們在戰火中產生的感情,是和和平年代的情情愛愛所不同的,那是一種靈魂的契合。
“我可以拯救今天,你可以拯救世界。”一個被從小保護得很好的女孩,經過一場戰火,而成長成為一個真正的超級英雄,史蒂夫大概功不可沒。
很多人說,戴安娜是個大圣母。但是我覺得呢,戴安娜之所以是戴安娜,也正是因為這與眾不同的“圣母心”。戴安娜是天真無邪的,最初的她好奇人類社會,不知道什么是合適的衣著合適的禮儀,不知道男人和女人是因何而在一起,更不知道在那個年代女性地位的低下。
《神奇女俠》作為一部全新的女英雄電影,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美女,也不僅僅是超能力,更不是什么中二病。
經過戰火的洗禮,無論人類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她都成長了。她秉承著自己的使命,去為了幫助人類而和阿瑞斯決一死戰,她更加理解何為愛,何為善。這不是簡簡單單的“圣母心”三個字就可以概括的,更不是可以隨便拿來抨擊的。中二這種事情,也從來不是什么幼稚的行為。更何況,戴安娜可不僅僅是中二,她是真的有這個能力,她是真的可以做到的。
當然,作為電影本身,仍然有很多不太合理的地方。比如說戴安娜一個人就阻擋了四面八方的槍火,而那些槍火,應該不會只往她手腕打吧;比如說最后阿瑞斯的出現,阿瑞斯的死于話多,總是顯得有些愚鈍。片子的確過于套路。至于它算不算得上一部好片子,自然是仁者見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