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只是個分享,我并不是鼓勵你去晨跑,做自己吧
事有背景
2016年2月,我幾乎放棄了以前所有的一切積累,只帶著那一切積累造就的我,來到北京開啟一段新的奮斗生活。大概因為那些日子看了太多心靈雞湯和有關成長的文字,總覺得胸中滿腔熱情需要釋放,因此我上路之前就已經滿懷希望。
然而,來到北京一個多月之后,找到工作也穩定下來的我,卻發現自己又陷入原來的生活——早晨踩著點起床趕路,上班時間沒有規劃,下班回家看了幾頁書又抱起手機,直到夜深人靜卻發現自己瞎忙不睡,大概心里總是不甘于就這樣放棄這一天,于是強迫著自己做一些沒有什么效率的事情……
周末的情況更加糟糕,早晨起床后也從不疊被子,穿著睡衣隨便吃了早點,又回到被窩一邊看書一邊打盹,玩會兒游戲,刷刷朋友圈,看看微博,一天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我完全高估了自己的自控能力。
只有在一天的最后,每當拿起筆寫日記的時候,才開始反思,狠狠地責怪自己的放縱,覺得自己無能。然而,只有事后的反思,卻沒有做事當下的覺察,除了加重焦慮的情緒并沒有什么用。而且,一個人的生活更容易使得放縱,沒有了忌憚。
這樣的生活度過了不到兩個月,我徹底被積累的惡習打敗了,便決定徹底改變這樣墮入死循環的我。這一系列的改變的開始,就是重拾學生時代喜歡的長跑運動,我承認,我是受到了一些雞湯文章的刺激才想要做出改變的,即使我現在越來越覺得這些文字過于膚淺。我與自己立下了“君子協定”:堅持每天晨跑,365天不間斷。
于是,在2016年3月30日的早晨,我穿上跑鞋,開始了一年晨跑365天的挑戰。三部曲包括:跑步觀念、如何堅持、晨跑反思。
(一)跑步時間
我選擇的是晨跑。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早晨的時間比較穩定,只要早起一點就不會被打擾;二是早起是一種好習慣,改善作息和精神狀態;三是我的名字里有個同音字——“臣”。我晨跑的具體時間并不固定,一般五點半到六點起床,周末有時候會七點左右起床。除了因為有幾天我清晨的時候正在火車上,才把晨跑改成夜跑之外,360天以上都是晨跑。
關于“晨跑好”和“夜跑好”的爭議從來就沒有結果:晨跑有助于提振精氣神,有效減肥,但是空氣不好,身體狀態不好;夜跑有助于排解壓力,空氣較好時間充裕,但是不夠安全,還可能妨礙睡眠。與其糾結于選擇,不如直接穿上跑鞋跑跑試試,幾天后就知道適合自己的時間了。生活中充滿了兩面性的東西,沒有唯一答案,只有還算合適。
(二)跑步強度
除非身體抱恙,一年之內至少有360天,我都要求自己跑五公里以上,甚至對配速的要求也逐漸從六分鐘提高到五分鐘。而且每次跑步都是要換好跑步的衣服,絕對不以“順路走走”而敷衍了事。(這個變態的習慣,我目前已經放棄了,第三篇會談到)
至于經常被提到的跑休問題,我并不認同。我覺得能不能每天都跑取決于你的跑步強度。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假如你在這個星期總是恰好和公交車同時進站,于是每天都跑二百米趕著上車,你不可能到第七天的時候對自己說:“呀!今天不能追了,不然就要運動傷害了!”
所以,你只需要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強度,即使每天跑步也是沒有問題的。而我唯一擔心的是怎么找到這個強度而已,即使身體感覺還好也難保沒有隱性慢性的損傷,我也在酌情減負減量??偟膩碚f,即使堅持每天都跑是沒有問題的,只是萬不可勉強。這個世界上,把很多經驗總結或者組詞創造叫做科學,實際上不過是偽科學,重要的是自己去嘗試。
(三)天氣問題
對于非污染類的天氣問題,我都是直接忽略。這一年中至少有五次以上冒著雨點跑,至少四次以上頂著雪花跑,至于大風天、降溫天、高溫天,就更數不勝數了。空氣不好的時候,我會跑的慢一點少一點,尤其是重污染的霧霾天氣。(以后在霧霾天氣里我會更收斂一點了,雖然到現在身體也并無異樣,但是當真沒必要以身試毒,第三篇也會講到)
但是我依然會堅持在雨雪天氣里跑步,我也最喜歡淋大雨頂風雪的感覺,無所畏懼天地,不管路人驚慌,戰勝自己的恐懼的那種暢快讓我上癮。所以我總結說:人,以戰天地與自然為初勇,以戰異獸與他人為中勇,以戰自己和怯懦為極勇。
(四)地點問題
我總能想辦法解決,也不挑剔,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我跑步的腳?。涸谔K州的金雞湖畔、在上海的黃浦江畔、在鎮江的長江江畔、在承德的武烈河畔、在張家口的清水河畔、在滄州的京杭大運河河畔、在秦皇島的渤海海岸、在沈陽的火車站、在大連的濱海路、在張北的壩上草原。當然更多的是在家鄉的京杭大運河河堤和北京的普通馬路上。
這一年以來,跑步裝備成了我出門的必備行李,也習慣了用跑步感受著每一個城市的清晨氣氛。在清晨用腳步體會不一樣的城市,這種感覺就像一個當地人一樣。
(五)跑步裝備和場地
更多的跑者喜歡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但是,即使后來我也發現好裝備和好場地確實讓人跑起來更舒服,但是我個人還是放棄了燒裝備的路。當然,最大的原因肯定是窮,至少消費觀念是窮的;其次,我并不追求成績和距離,只是當成一種習慣,也就不做那么高的要求了。
所以我的跑步裝備只有一雙普通運動鞋和一身普通運動服,帶上手機也就可以跑起來了。至于場地,我只要求一條馬路的非機動車道就好,在周邊的路跑了一個月之后,我慢慢發現了合適的場地,簡陋沒關系,安全就好。跑步是本能,原始一點,簡單一點,心里也會輕松一點。
(六)跑步基礎知識
還是要學習的。
我還記得第一次嘗試性的跑步,跑了五六公里而已,酸痛的雙腿用了一個星期才緩過來,才正式開始了堅持晨跑。然而,接下來的一個月,經常感覺雙腿灌了鉛一樣沉重或者酸痛,甚至雙腳偶爾也有疼痛的感覺。所以,我不得不開始學習跑步的姿勢和新手跑步的陷阱,三個月之后,我慢慢適應了自己的跑步習慣。
首先,跑步要循序漸進,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第一天就瘋狂地跑五公里,身體肯定是吃不消的。
其次,要了解一點基本的跑步姿勢,可以讓自己跑得更舒服,但不要刻意模仿。比如關于雙腳落地方式,前腳掌和后腳跟似乎都很有道理,實際上,我覺得落地方式需要配合跑步速度的,用全腳掌或者腳的外側過渡式的跑姿是個不錯的選擇。
再次,跑步的人一般都很注重良好飲食習慣,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確實會讓自己的身體總是處于更好的狀態。
最后,一定要重視熱身和拉伸,他們會讓跑者跑中更舒服,跑完更放松。除此之外,還有跑步呼吸、膝蓋姿勢、上身姿勢等等需要注意的問題,網上類似的專業介紹有很多。
(七)跑步時間和減肥
有人說,慢跑超過三十分鐘,才能動員脂肪消耗并且收獲好的減肥效果;也有人說,運動只要一開始,三大供能系統就都開始消耗了,減肥與時間無關??磥砣梭w真是一個復雜的機器,這個爭論并沒有結果,只是目前的話,前者有著更多的擁躉。在我看來,不管哪種說法對,每天跑四十分鐘總是沒有錯的,速度適中就好(一般認為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或者讓自己處于可以邊跑邊聊天的狀態)。
如果說真的想要減肥,公認的結論是需要合理飲食和無氧運動的配合。合理飲食包括:保證基礎,控制熱量,膳食均衡,營養全面,優質蛋白,多喝白水等等。跑步配合無氧運動(尤其是高強度間歇訓練),每天一個小時左右是減肥的最佳拍檔。
此外,加強力量訓練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核心力量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跑步的表現。只是需要注意如果運動強度很大,最好隔天進行一次,給肌肉恢復重塑的時間。(當然,現在的我已經不強求健身效果了,以后也會提到這點)
(八)春夏秋冬都怎么跑
就四季分明的華北地區來說,十分宜人的春秋季節除了偶爾風比較大之外,是最適合戶外運動的季節,不冷不熱,空氣上佳。但是舒適的天氣也因此顯得過于短暫,最多有四、五、九、十這四個月份。
盛夏季節的舒適度次之,因為我都是晨跑,一般還是比較涼爽的。但是仍然經常性的渾身大汗,所以也就需要注意跑步前適當補水,衣服也要透氣排汗,避免太陽直射,晨跑不會中暑的。
最難堅持的其實是隆冬時節,尤其是供暖之前和停暖之后的那幾天,困難重重:首先是需要克服自己對于溫暖的被窩的依賴,我的習慣是醒來之后先開燈,雙眼受到光源刺激之后,便睡意漸消,接下來默念“1、2、3”,話音一落就掀被子坐起來。
其次冬天白晝時間縮短,晨跑一般都是抹黑跑步,需要多注意一下安全問題,不過只要手里準備一個光源就能解決了。最后是天氣問題,即使最近幾年氣候轉暖,但是在三九天里晨跑依然是個不小的挑戰,尤其碰到冷空氣或者雨夾雪之類的極端天氣。
所以有兩點很重要:一是做好保暖,二是做好熱身。一般認為跑步的人的體感溫度要比空氣溫度高10度,所以,我覺得在華北地區的冬天跑步不至于“排汗+保暖+防風”的三層裝備,只要“排汗+防風”的兩層裝備就夠了,最多加上護膝即可。此外,還需要注意頭部、雙手、雙腳的保暖。另外,冬天跑步的人肌肉比較僵硬,就更需要充分的熱身運動。
(九)自己跑還是一起跑
開始跑步的時候,聽聞跑步的人都有自己的跑友圈子相互鼓勵一起學習,于是我也按圖索驥找到了一些跑步的人和組織。雖然很多跑團很活躍,周末也都有跑步的活動,但是最后我也沒有去參加一次,最終尋找跑友的事情不了了之。
就像我很多時候都自己騎車一樣,跑步相比來說就更是一件孤獨的事情了。每個人的節奏和習慣都不一樣,一想到為了跑幾公里還是花時間集合,我就寧愿多跑幾步,和自己約會。
(十)跑步的大腦
尤其是剛開始跑步的時候,我對自己要求很高,對生活追求也很急功近利,所以計劃一邊跑一邊學習什么。然而,不管聽什么所謂“有用”的東西,都感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壓力,很難跑得舒服,最終才發現跑步終究是個純粹的身體運動。最終,我換成了聲音更純粹的后搖類的曲目,甚至到了后來,我什么也不聽了。
所以,對于跑步的時候想什么這個問題有兩種選擇:一個是不控制自己的大腦,隨便想什么,有可能會回憶曾經的事情,有可能會關注周邊的人,也有可能暢想一些將來的事情,思緒串聯得多了還會有很多靈感迸發的時刻,美妙的很。另外一個選擇是,把大腦注意力集中跑步運動上,可以是雙腳的觸覺、皮膚的感覺、呼吸的節奏。(下一篇文章會詳談這個部分)
(十一)傷病
雖然說跑步是一個強身健體的事情,但是并不意味著就變成鐵骨鋼筋,也要注意傷寒上火等偶有的不適。這個時候繼續堅持跑步的話,的確又會拖延康復,說白了不能太作了。(這也是我堅持晨跑而受到的副作用之一)
除了偶感寒火之外,我還被三種運動傷病影響過:
第一個是小腿疼痛,一般是髂脛束的摩擦和拉傷,原因基本上就是新手上路,一下子跑步的強度太大,跑姿不對或者沒有做好熱身。
第二個是足底筋膜炎或者趾球痛,這兩個還是有區別的,但是原因基本就是不合理的用腳過度,也就是累的。
第三個是跟腱拉傷,我是在冬天出現的,熱身不足,步幅過大,拉伸過猛,拉傷之后又沒有做好腳部的保暖,一直拖延到了春天轉暖才逐漸好轉。
其實,只要提前知道合適合理的跑步方法,一般都能避免,只怪自己當初太輕狂啊。跑步當然還是最容易受傷的還是膝蓋,這也并非說明膝蓋一定會損傷,只要做好充分的熱身,適當的強度,正確的方法等等,才能越跑越久。
總結
寫完這些東西,才發現晨跑一年下來,原來我已經跑過了這么長的路,也跑了這么多的彎路,有過碰壁也有過作死,更有很多收獲。我現在基本上完善了自己的跑步知識,形成了自己的跑步習慣。但是跑步習慣仍然并非穩定,一邊跑一邊感悟,即使跑了一點彎路也是值得的。
其實說了這么多,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了解這些東西,而是換上跑鞋出門。
我最近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有點完美主義的人,總是準備充分才能開始一個事情,然而這樣的我卻不知不覺錯過了很多東西。相反,如果真的開始了,很多不充分的準備工作實際上并不是那么重要,掌握住的時機和節省的時間反而更加重要。
就像《飲食男女》里的那句話: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p>
雖然很淺顯易懂,但是真正領悟和做到,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