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去看了「你的名字」,挺喜歡的。
原本一直以為「新海誠」是一家動畫制作公司的名字呢,就像「福克斯」「皮克斯」之類的,沒想到是導演的名字。我沒看過新海誠的電影,也沒看過宮崎駿的,和他們不熟,不過倒是過今敏的動畫片。承認這一點,可以讓我在評價這不電影的時候更善意一些。
一般來說,這樣的片名過于文藝,為了避免尷尬,我都會在電腦上看,更何況網上早有了這部電影的熟肉,驅動我去看的原因是「佩小姐的奇幻旅程」排片時間不是很合適。不過看完以后,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
因為看的不多,所以對整個畫面的明亮很喜歡,色彩絢麗,整體明亮,這要比絕大多數的黑乎乎3D 要好多了。很是佩服這樣的畫工,很多鏡頭的細節之多都給我是實景的錯覺。乘著電影的東風,轉制的漫畫風格照片也火了起來,應該是營銷的手段吧。日本的鄉村真是美好啊。最近看的《夏目友人帳》也是這樣的畫風,很喜歡,輕快溫馨。
我很喜歡電影的結局,一個圓滿的結局,“大團圓”的美滿。看以往的影評,似乎這也是導演的心突破,這樣挺好的。以前都覺得打圓滿過于俗氣,要出乎意料,要反轉才是好電影。現在機會就想生活中那么多的苦難,電影還是圓滿一點吧。讓電影中的男女圓滿一點,就少一點“那個人好像一條狗”的苦難自嘲,也少一點“時機不對”遺憾。這大概是最近的一些轉變吧。即使故事中的愛情線出現的比較突兀,又因為借用了時空的交錯而奇幻,可還是讓他們圓滿吧。真的,我很愿意喝下這樣的雞湯。
看多了暗黑,就向往光明。昨天晚上還看了《修羅場》,很是慘烈,不過多了幾分為黑而黑。我知道世間的苦,你又何必老是強調。感覺不如以前的暗黑韓影。看動畫片就負擔少多了,黑暗之中,即便是看著中二的情節,為主角流淚也讓人容易理解,畢竟宣告自己是“二次元中二少年”在現在是很潮流的事情。
最后的感動都在最后的一幕涌現:
冬去春來,地鐵上的偶然一瞥,驚人的似曾相似的感覺,讓他們互相尋找對方。可是見面之后,卻又沒有勇氣說話,強忍著沖動,默默低頭插肩而過,直教所有觀眾為他們著急。
直到少年瀧一低頭,一咬牙,大喊一聲:請問,我在哪里見過你嗎?
少女淚如雨下,微笑著說:我也是。
感動在這一瞬間達到極致,這種純粹美好的愛情讓人無比羨慕,中二病和少女心在這一刻都值得原諒,真是抵擋不住的美好。 不過,當燈光亮起,剛剛還在為他們感動的我們就會有點尷尬,生活真不是那樣的,能做的就是更加珍惜現在能遇到的人和事,或者再用力嘗試下,堅信自己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日漫真的很看重「羈絆」「緣分」這樣的東西,不斷使熱血火影,頹廢銀魂,還是小清新的夏目,「羈絆」真是無時無刻的出現在臺詞里。
很佩服73年出生的新海誠還有這樣的美好和溫柔。不過,對于「性轉」這樣的情節,我最期望的還是1月份要開始的「銀魂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