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郭敬明上了微博的熱搜:#郭敬明性侵#。
逐漸的,性侵受害者的發聲越來越響亮。
且不論#郭敬明#性侵案件的真相如何。
我今天也想談談,被網絡上口誅筆伐的性侵。
你知不知道關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講述的是小女孩被補習班老師性侵后不敢聲張,讓這樣的事情持續在黑暗中發酵,從而度過了一個黑暗的童年的故事。
這是作者林奕含的真實經歷,一個被附上“童話”色彩的經歷。
年幼不諳世事的她被老師性侵,蒙騙她說:“這是老師愛你的表現”。她為了讓這件事情“合理化”,也告訴自己:“我也要愛上老師”。
為什么是我不會,而不是我不要。
第一次面對老師骯臟的要求時,房思琪的第一反應是:我不會。
房思琪是所有性侵受害者的典型代表。
四川一個四年級女生,被爸爸和外公強暴長達4年。12歲的她,總是拿小刀劃自己的手,用頭狠狠地撞墻。
湖南一個14歲的小姑娘,已經是第三次懷孕,唯一能確定身份的罪犯是同村74歲的老人。
黑龍江有個12歲的單親女孩,爸爸出門打工,她和奶奶一起生活。當被發現和60多歲的老頭赤裸裸躺在炕上時,她無法說清楚這是第幾次。
河南的小草莓只有5歲,她總是指著電視上的大象說,媽媽,王伯伯身上也有大象鼻子。王伯伯是她幼兒園園長的老公。
保守估計,中國9.5%的女童和8%的男童正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性侵害,總人數高達2500萬。
為什么大多是兒童,缺乏性教育的中國,在孩子懵懂無知,不了解“性”的前提下,如何去保護自己?
所以面對這些事情時,很多受害者的第一反應不是強硬的拒絕說“我不要”。
將受害者放在社會的對立面。
講到性侵,很多人都會想到兩部韓國的電影《熔爐》、《素媛》。
當一個女孩子受到侵害時,她還要面對社會對她的二次傷害,怪她們不反抗、自作自受、行為不正等等。
就像電影《素媛》中一樣,
叔叔需要幫助,我怕他淋雨給他打傘,結果最后人們都說是我的錯,誰也不夸我……
父母、學校、社會面對小女孩受傷害后只是惡語相向,沒有人表揚她的“樂于助人”,亦沒有人安慰她。
這是正常現象嗎?把受害者放置到了引誘罪犯犯罪的位置上,沒有去強烈抨擊施暴者,反而對受害者進行言語施暴。
這些人雖沒有參與犯罪,但是對受害者的“人格強奸”更加恥辱。
3%不包括在這9%當中。中
高達9%的男性曾幻想過和幼齡兒童發生性行為,3%的男性進行過性犯罪,但這3%并不包含在9%中。
網絡上日漸曝光的兒童色情網站正在逐步清理,因為徐豪杰事件,戀童癖被輿論盯上的恥辱柱。
這時候,很多善良戀童者們在自我否定的邊緣惴惴不安。
而更加可怕的是,在被暴露之后,本就在精神奔潰邊緣的他們,很可能走向極致(即犯罪)。
如果身邊有這樣艱難忍耐的戀童者們,或許應該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跟他說一句“辛苦了。”
法律請完善性侵定義以及相關條例。
社會請給性侵受害者一個關懷的環境。
父母學校請做好“性”知識的普及。
自己要好好保護自己,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
我們無法原諒性侵的一切行為,面對性侵,不應該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