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又即將是一年的除夕夜,每每這時,就會回想起小時候,每到年底,我和妹妹就忙著給奶奶擦玻璃,洋洋每次都買好福字、年畫和吊錢兒,我和她擦好了玻璃一起貼,爺爺在下面喊"正,不正……",我倆都樂此不疲,把奶奶家貼的非常紅火,熱熱鬧鬧的。到了三十兒那天非常熱鬧,一大家子十五口共吃年夜飯,每年開飯前,爺爺都會把三十兒必備的小彩燈拿出來圍在組合柜上,一開飯,就把燈點亮,我們都倍兒開心,還要求把大燈關了,以凸顯小閃燈的閃亮。爺爺雖然是個古板的人,可是每當他給我們弄燈的時候,卻也笑瞇瞇的,至今都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里。
? ? ? 吃完飯的必備節目:看春晚。我和弟弟妹妹最愛牛群馮鞏的相聲,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媒體不發達、BB機算高端電子產品的時代,他倆的相聲給千家萬戶帶去許多歡樂,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也是層出不窮,他倆有時不用張嘴,往臺上一站,就可以使人笑上半天……
? ? ? 待到初一一大早,我們就跟著爺爺大爺伯伯一起去街坊家拜年,那時的鄰居才是真正的鄰居,可以托付很多事兒,可以相互幫很多忙,才真正是"遠親不如近鄰"的感覺。
? ? ? 總是覺得兒時的除夕和春節比現在多了些許年味兒。那時的物質并不如現在豐富,通訊也不如現代發達,沒有京東到家,沒有支付寶,沒有各種快遞……但是也許正因為如此,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感情的溝通,親人之間也多了些許陪伴。其實我還是更加偏愛一句面對面的問候,就像我更愿意寫信而并不發電子郵件。記得我與最好的朋友大學期間一直堅持書信往來,即使有了手機,我們仍樂此不疲。時隔將近二十來年,她找出所有往來信件作為我們共同禮物的瞬間,真是感慨不已,百感交集……
? ? ? 回憶的閘門一旦打開,似乎就有懷不完的舊,講不完的以往,有人說愛懷舊證明人老了,是啊,今年三十八了,不敢想啊……可是我的父輩們還在生龍活虎的奮斗幸福,我又有什么資格說自己老呢?那晚一起吃飯,席間看著老伯撩起衣服露出的肚腩,我給他一副對聯:上聯穿衣顯瘦,下聯脫衣有肉,橫批還是小鮮肉兒!
? ? ? 過去的一年于我是不平凡的,2018于我更是新的開始,期待今晚與家人共聚的時刻,因為有家人的地方,在哪里都是團圓!愿親人們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