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清晨五點起床,早早趕上了去合肥的高鐵,聽完一天的課程后,晚上坐高鐵返回蚌埠,輾轉到家已將近9點。
? ? ? 回到家中來不及換上睡衣,便悄悄走進臥室,看看熟睡的孩子們,親親他們的小臉,就像清晨出門時,也是這么悄悄地親親他們的臉龐。去時,他們讓我感覺心里充滿希望和寄托;回時,他們讓我感到踏實和欣慰,旅途的疲累就這么瞬間頓然消失。
? ? ? ? 此刻,耳畔想起老師課堂上所講的那句話:學習是為了什么?只為了取得一個證書嗎?當然不是,更不是為了一個貌似正確理由: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其實,之所以想學習是因為內心深處還有夢想,還有追求!
? ? ? 原本想早點休息,可是忽然覺得想寫點什么,關于白天在公交車上遇到的那個女孩,讓我似乎有了一些感悟。
? ? ? 一早坐在公交車,聽到后排的女孩在電話里責問男友,為何昨晚手機關機,沒給她回短信。因為她坐在后排,聽著她打電話的語氣,我猜想她不會超過25歲。待我回頭看時,果然是個一臉稚氣的女孩,足足在電話里吵了男友15分鐘,等我下車的時候,她的質問依然繼續。。。
? ? ? ? 下車后走在路上,讓我感觸很多。回首每個女孩,包括我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似乎都這樣:在我們18歲情竇初開的時候,關于感情的很多問題我們只有意念中的朦朦朧朧,卻是問不出口的;到了20多歲,涉足感情的時候,面對對方的每個“疑點”和不滿,我們總要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問個水落石出,探個究竟;而到了30歲,有了婚姻和孩子,家庭穩定之后,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再進入我們關注的視野。30歲以后,摒棄了些許任性,舍棄了莫名的懷疑,逐漸學會控制情緒,逐漸愿意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換位思考。曾經有人說,16歲的花季最美麗,那36歲呢?該是一個“花季”加上“花季”的年齡,她展現的不再是張揚的耀眼的明媚,她需要散發的是理性的持久的芳香。
? ? ? 所以,當車里其他人對那個女孩投向頗帶質疑的眼光時,我卻很理解她,處于她這個年齡,她的性格就應該是這樣的:任性、帶刺,凡是總要追求個徹底,遇到不滿去質詢、去責問男友,真的是太正常的一件事情。試問一下我們自己,誰沒有過這樣不用考慮后果的年輕?誰沒經歷過這樣說到就要做到的曾經?
? ?
?
? ? ? ? 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多,當女孩和心愛的男孩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她由揮動青春翅膀的女孩變成了相夫教子的女人,當她看到這個男人為家庭承擔責任,為家人傾心護航的時候,她便不忍心處處責備,而是慢慢地學會地站在他的背后,用他的眼睛去觀察這個世界,感悟他所承受的風吹雨打,感受他所經歷的種種不易,此刻她才會發覺,之所以她的雙手還那么白皙,因為總有一個他在精心呵護;之所以她的容顏依舊美麗,因為總有一個他在擋風遮雨。
? ? ? ? 回想自己的過去,在戀愛的季節里,一個小小的問題都會產生的巨大的爭執,不是因為對他沒有愛情,而是內心容不得他的解釋,總感覺“唯我獨尊,你要愛我就必須聽我的”!
? ? ? ? 如今的婚姻生活中,依然會因為看法不同而產生爭執,只是這個時候,我已不再去任性的摔手里的任何一樣東西,也不再奪門而出,讓他焦急地四處尋找,而是等他心平氣和的時候,我會微笑著稍稍提醒他:你比我大兩歲,對吧?你都3歲的時候,我才出生,你多少該讓著我點吧?每次他聽我這么一說,但凡不是原則性的東西,經過我這么“迂回式的前進”,他自然也就無奈的看看我,搖搖頭不再跟我計較。那一日閑聊,他還取笑我:“結婚前你摔手機,結婚后你摔枕頭,如今有了孩子,你摔東西的毛病竟然改好了”。想想當然了,婚姻之后的每一件東西都是愛情的結晶,摔的是東西,破碎的是心情,而且女人做了母親以后心開始變的柔軟,再也看不得滿地的支離破碎,再也說不出激烈的犀利言辭。。。。
? ? ? ? 所以,女人永遠不要對自己的愛人說教訓斥,更不要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分利必爭,因為愛人需要你的仰視,更需要你無言的關愛和鼎力相助;
? ? ? 記得那一次,愛人連續加班很晚才回家,回來時坐在沙發上懶得動彈,我連忙去端來洗腳水,幫他脫襪子,給他洗腳,他見我的舉動,立刻驚慌地問我:怎么了?發生什么事情了?有話你就直接說啊。
? ? ? 看著他心神不定的樣子,我既想笑,又心酸。的確,如今的我們不需要三從四德般的圍繞自己的愛人,我們習慣了享受愛人給予的無微不至的關愛,可我們卻忽略了他心中也需要細膩的呵護,何不讓他在外面打拼之后,留著汗水的時候,心里想著家里也有一個溫柔的避風港灣。
? ? ? ? 我相信,愛情就是這樣:如果他是愛你的,無需你時刻展現自己猶如女王一般高高在上的姿態,去讓他臣服;如果他不愛你,你也不必絞盡腦汁,花盡心思去苦苦索求,因為那樣并不能換來絲毫的真愛!
? ? ? 寫到這里,想起白天課堂上老師說的另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早明白,早幸福;晚明白,晚幸福;不明白,不幸?!?。至于明白什么?我想每個人的理解各不相同吧,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人生太多的東西,我們無需事事經過,才能領悟,我們需要用眼睛去觀察大千世界,用心去感悟生活的真諦,用耳朵去聆聽每一處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