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有位好朋友突然聯系到我。她目前正面臨一個決定她發展方向的問題,想跟我聊聊,順便取取經。她是這樣說的:我們這個行業人員流動很大!因為都是自立山頭,所以很多小老板大老板都為員工流動很苦惱,我自己曾經也是如此! 我想做這個行業和培訓,然后給同行輸血。我現在只是有這個想法!我很熟悉行業,而且可以請到行業內的有影響的人物對學員培訓。萬事開頭難,我就在想怎么開這個頭。
她自己開了一家小型旅游公司,以前有許多固定的客戶群體,生意還不錯。但這兩年,競爭越來越激烈,發展也越來越困難,目前就想著能不能有一個重新規劃,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的契機,或新的發展方向。她找我談這個事情,其實也不是為了馬上找到解決方案,而是想通過跟聊聊后,摸清一點方向,使的思路更清晰。
我當時聽到她的問題時,直覺就這樣反應了:可以呀,想法挺好的!那你要想想你的專業度的內容,這是不能很快復制的內容。只有這,才是賣點!
我首先對她提出的想法給予了認同,然后就給出了一個我認為可以解決她問題的建議。但是,這真的就能夠解決她的困惑嗎?肯定是達不到的。所以,我馬上又反饋了一些需要讓她自己好好思考的問題給她:
你那個想法,要先定位好。
1、你是針對人員的補充,還是針對人才的培養。這是兩個方向。
2、你想做的是培訓的話,你培訓后的學員流向,是什么職務或專業人員,是否有市場。
3、這些人從哪里來?
4、你的師資如何?你的專業度有哪些?你的優勢或市場賣點有哪些?需要好好盤點。
5、你的客戶從哪里來?他們的需求是什么?
6、你這個項目的復制率如何?如果太容易復制,在市場上以什么取勝?
她聽了以后,過了一會兒回復我說:專業啊!這些問題一概括,我到是好像有點方向了!
事情說到這里,雖然還沒完,但正好讓我聯想到我近期正在看的一本關于解決問題的書籍,美國作者“艾倫.巴克”著的《超級問題解決術》,這是一本從認知心理學視角寫作的問題解決書;這本書里有全方位的問題解決模型+案例+解決方案+實踐指南;這本書里為我們提供了打破僵局的思維和提升問題解決技巧的新方法。
本書告訴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問題解決者意味著要變得更全能,而解決問題的高手必須學會評估自己的解決問題風格。書中將解決問題的風格劃分為四種:(1)分析師型風格;(2)探險家型風格;(3)工程師型風格;(4)設計師型風格。
★分析師型風格和探險家型風格 屬于第1階段解決問題風格:確定并描述問題;
★工程師型風格和設計師型風格 屬于第2階段解決問題風格:產生解決方案。
★分析師型風格和工程師型風格都是更偏重理性的風格,更傾向于針對情境采取行動;
★探險家型風格和設計師型風格都是更偏重直覺的風格,更傾向于在情境中采取行動。
★探險家型風格的兩大主要活動是發現和發散;
★分析師型風格的兩大主要活動是評價和總結;
★工程師型風格的兩大主要活動是組織和實行;
★設計師型風格的兩大主要活動是創造和推銷。
書中告訴我們可以通過了解自己究竟是偏好第1階段思維方式還是第2階段思維方式,來探索自己更喜歡直覺風格還是理性風格。通過培養不同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成為更全能、更高效的問題解決者!
感受到書中的精華,再回想我上次回答朋友問題時的情景,我也好好印證了一下。就象書中提到的,一開始我給予朋友回復的就是“直覺式解決問題”。什么叫“直覺式解決問題”呢?
原文:P8-9
我們還用同樣的方式解決了許多其他問題。從接球到發起談話,從學習吹口哨到維持友誼,等等。問題解決過程逐漸趨向一致:遇到問題,嘗試解決方式,監測結果,更全面地了解問題,嘗試另一種解決方案。
我們可以稱這種方式為直覺式解決問題。直覺是在未經自我意識、毫無刻意思考的狀態下發生的。當我們根據直覺解決問題時,我們是在未經思考的狀態下進行的。
直覺式解決問題的特征主要呈現為三點原則:
(1)了解問題的過程(通過模式匹配)會產生解決方案;
(2)解決問題的過程意味著開始行動;
(3)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更好地了解問題的過程。
換言之,在直覺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是一回事。直覺式解決問題總是將問題與解決方案組合起來。解決方案就是將信息與心智模型進行匹配而產生的。
是的,我一開始并沒有很深入的思考,而是憑著朋友簡單的談了談她的困惑“想做自己行業的培訓,但不知道如何開頭”,而我就憑借自己的想法,給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案“要她找定位”,然后圍繞這個方案又嘗試著深入提出需要她思考的更多問題“目標、人、客戶、優勢、需求……”,也是讓她自己去好好思考她是否就是真正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隨后,她回復我的就是“我好象有點方向了!”
這一段過程,就是以上“直覺式解決問題”的模式,但這僅僅只是完成解決問題的第一階段:識別問題。在這個識別的過程中,只是隱隱有所方向,而不是真正就能夠解決她當下的困惑,就象“她知道想做什么,但不知道如何去做”。這就需要進入到解決問題的第二階段:決定做什么了。用“理性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進行。那什么是“理性解決問題”呢?
原文:P18
理性解決問題是在刻意、有意識的思考下進行的。理性解決問題有三個主要原則:
(1)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形式;
(2)理解問題總意味著測試我們對客觀標準和證據的了解;
(3)產生解決方案總是涉及將可行性建議納入我們采取的行動中。
我跟朋友之間的對話還在繼續,因為不能僅僅找到方向,而是要挖出真正能解決她困惑的答案。我就從不同的方向,又提出了一些問題,并且嘗試著給出了一定的解決方案。然后,就有了一個巨大的轉折,得到了一個大家都想不到的結果呢!非常神奇!
朋友:就你說的那些問題,我好好想想!謝謝!很多公司都不愿意培訓,巴不得一到就上崗!很多求職的人也不愿意太長試用期,總擔心變成廉價勞動力!我可以把這個塔個橋,做一個中間過度單位。
我:但也要考慮一下,你自己的弱勢:
1、你培養的人員如果不能及時輸送出去,有沒有對應措施?
2、如果不能及時補充客戶需要的人員,你如何處理?
3、你們這個行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保密性或商業機密,如何處理?
4、如果短期培訓,誰認同你的培訓效果?是否可以考慮與專業機構合作,或拿到認證許可?
5、如果你的客戶想要用派遣的方式,你可以勝任嗎?
朋友:思維真縝密!我圍繞你提出的這些問題 ,好好思考一下!
我:我倒有個想法,你開始作這個,還不如先把你那里開展出你們行業的專業沙龍聚會,定期組織一些活動,邀請一些行業內的精英進行分享,每期一個主題或辦辦一些活動,既加強了感情聯系,也吸納了一些新人員進入。也可以考慮,把旅游的信息呀,行程安排呀,一些感興趣的新活動拿出來,然后吸引一些對旅游感興趣的客戶,通過沙龍進行交流。
朋友:我可以請產品開發部的培訓經理過來,然后先邀請一些客戶來坐坐,分享行程,分享經驗。好哇,好哇!我一下頓悟了,是滴,變通變通,一變就通!我覺得目前,沙龍交流,產品推廣好像比較合適。
我覺得這后面的對話就是“理性解決問題”的模式,在我嘗試著給出了可行性建議后,我的朋友她知道了目前真正應該去解決的行動是什么了。是進行沙龍交流、產品推廣活動,先做比較容易達到的基礎目標,而不是一下就去辦一個培訓學校。而我與她之間的這段對話,也正好符合了書中提到的“直覺式解決問題”和“理性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純用“直覺式解決問題”會有局限性,而“理性解決問題”也不能完全取代直覺式解決問題,通過兩種方法的結合,我們能更加熟練地解決問題,并能作更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