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年初二,本是開開心心地出去拜年的時候,可在回家的路上,我們一大家子人竟在這一天之內發生了兩起交通事故。
幸運的是所有人都平安無恙,家人還打趣著說,看樣子能在家里多待幾天了。
向來思想比較封建的奶奶找來兩根紅線,邊給爸爸和姐夫系上,邊說我可不想你們是以這樣的方式留在家里呢。
姐夫說,奶奶那么大年紀了還要她為自己操心,說來挺慚愧。
其實紅線帶來平安是假,他們給予的關懷是真。
一直喜歡把世間所有人情都看成一盤生意,把里面的主角都看成買賣雙方,然后理清各種利益,那么雙方的關系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可是一回到親人身上,這個方法似乎不管用了。
家里人不求回報的付出,使自己所有看似合理的分析方法瞬間變得無效。
他們壓根就不會和你計較得與失,你的喜怒哀樂以及生老疾病,都能牽動著他們的內心。
就像奶奶的操心一樣,除了愛,什么也解釋不了。
大年初三早上,爺爺突然腹部疼痛到站不起身。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爺爺那么痛苦。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爺爺將頭靠在爸爸的肩上。
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有沒有覺得你爺爺老了。”
忽然發現曾經堅強如鐵,建康的爺爺,不知不覺已經讓皺紋爬滿他的額頭,讓白發染白了他的頭發,讓他挺直的背彎曲了。
從不會多愁善感的爸爸對我說:“小時候覺得你爺爺是對自己沒有愛,但是長大之后有了你們,就能感受得到父輩給的那種愛確實存在。”
這種感覺就像過年時家人的不斷嘮叨,甚至爭吵,作為小輩的我們總是能找到各種理由去證明自己并不屬于這個家。
或許等到有一天,我也感受到了父親對爺爺的那種愧疚感,我覺得有點遲了。
愛明明就擺在那里,為什么你總是就感受不到,為什么總得等到一天,他們即將老去,你在漸漸的失去時,才在恍然間明白呢。
送爺爺到醫院的一整天內,奶奶心急吃不下飯,只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一旁。
原來他們都老了,還沒得到兒女足夠的關懷就老了。
生容易,活容易,可生活不容易呀。
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拼命掙錢,老的時候就用錢拼命維持健康。
擁有的時候不曾理解,等到燃油即將用完的時候,才學會了珍惜。
健康如此,親情也是如此。
-2-
表姐家里窮,所以放棄了讀高中。
我知道這一直是我姑父的痛,哪怕表姐現在已經事業有成。
姑父喝醉的時候常常會問表姐當初為什么不愿讀書。
姑父總是想著假如表姐選擇了讀書也許能過得更好,所以姑父也一直感覺自己有欠于表姐。
姑父曾經會悄悄躲在食堂邊,因為缺買餅干的錢而自責,也會因為家庭的責任,而放棄了看期待已久的電影。
表姐說:“我的父親其實很平凡,他的手上全是繭,他為我付出了太多,我一點都不怪他。”
姑父常說女兒是要拿來疼的,女兒在家陪家人度過二十多年,然后出嫁。
嫁人之后就會很辛苦,要照顧很多人,所以哪怕家庭條件不好,即使表姐在家,姑父也從來沒有讓她做過苦活累活。
表姐婚禮那天,姑父握著姐夫的手,讓他對表姐好一點,那一刻表姐的眼淚瞬間流了下來。
可遺憾的是他們沒能一起走到最后。
表姐對姑父說:“六年前你送我出嫁,所有人都笑著,只有你哭了。六年后,你接我和兒子回家,所有人都哭了,你眼里有淚嘴角卻在上揚。”
表姐本來今年不打算回家過年的,在接了個微信視頻看到姑父走路的樣子,猛然發現姑父沒以前那么精神氣了,莫名的心酸,她決定必須回去。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她最不想看到的。
其實不管到什么時候,父親在孩子的心中永遠都是高大的。
哪怕事業如何有成就,哪怕自己有多強大,其實家里永遠就在那里,不管是你情感受挫還是事業受挫,亦或是你只是簡單地想父母親了,你都可以回去。
回去看看他們,是老了,是胖了,開不開心,想不想自己。
只是我們做孩子的,總是沒勇氣對父母說出那一句:“想你了,你在遠方還好嗎?”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我們的一年又一年是長大,父母的一年又一年是老去,可這一年,不知什么時候就會是最后一年。
-3-
鄰居有個小姐姐叫嫣然,她的爸爸年輕時是個語文教師。
小時候,嫣然爸爸總是手把手的教她寫字,舍不得打她罵她,無論她做什么都會全力支持。
半夜三更餓了,嫣然爸爸都會馬上起床,給她弄一碗簡單的蛋炒面。
嫣然長大后去了外地工作,有很長時間沒能回去看她爸爸。
記得她有一次回家,看見她爸坐在家門口,拿著她的照片,眼眶里面充滿了淚花。
還不停地說到:“我這女兒啊,什么時候才回來?是不是忘記我這個糟老頭子啦。”
嫣然聽了頓時很不是滋味,默默擦去眼角的淚,她知道爸爸現在已經不再年輕了。
嫣然想,小時候爸爸那樣細心的照料她,現在應該輪到她去照顧他了吧。
嫣然對我說:“餓了會急著讓我吃飯,沒錢了會二話不說往我手里塞錢,不讓我委屈一點點。
胖了他也會說我是最好看的,是長發是短發他都覺得我是最好的。
就算我不優秀,也會覺得我是他的驕傲,這個男人是我爸,也只會是我爸。”
但嫣然也確實是她爸一生的驕傲,但她爸更多的是想女兒多陪他一下。
其實,父母并不在意你能掙多少錢,而是在意能回家多陪陪他們的時間。
曾經作家夏七夕說過這樣一段話:
“每個做子女的,不管成長到幾歲,都覺得自己依舊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面對風暴時,習慣躲在父母身后,面對挫折時,習慣找父母傾訴,面對傷害時,習慣找父母哭泣。我們毫無節制地索取,父母毫無怨言地給予,這也就使我們被寵溺得成年后依舊像個小孩子。
直到看到父母的第一根白發,父母掉落的第一顆牙齒,父母越來越渾濁的雙眼,才會真正明白,我們真的長大了,父母,真的老了。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類。”
我們和父母或許對抗過,或許相互不理解過,或許在爭吵中像仇人一樣不共戴天。
可是媽媽呀,當我向你索要的時候,我知道你只怕給予我的夠不夠。
可是爸爸呀,當你需我的時候,我知道你希望我不打一丁點折扣。
我知道呀,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情侶間說的很虛,但用在父母親人身上,一輩子,就是如此。
所以今年的春節你們回家了嗎?
如果沒有的話,下一年,記得回去一趟。
一個叫家的地方。